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5年01月23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并将其作为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环节之一。我国的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型教育一样,都要以培养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为主旨目标,助力建设具有“思政引领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立德树人强调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在职业教育中立德树人,应与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处于一体发展的同一过程。
一、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支撑技术技能型人才挺膺担当的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我国职业教育贯穿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体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高等职业学校则遵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指标类型与评价标准。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该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承上启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而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前后衔接,至为关键。接续义务教育阶段所落实的核心素养,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强调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三项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一致,职业精神和健全人格针对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而确定。今日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即未来的技能人才。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目标是,致力于让未来技能人才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有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坚定信念,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素养的培育目标指向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确保未来技能人才在其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正确的职业理想及合格的职业道德等,还要进一步强调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目标是,确保未来技能人才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健全人格素养的培育目标是,确保未来技能人才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能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做到自立自强、坚韧乐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目标是,确保未来技能人才具备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和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素养的关键在于行,而非止步于知。这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教育,实现服务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目标的必要路径。就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而言,需要落实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各学习模块,尤其是基础模块中围绕相应议题设计活动进行教学,注重探讨式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以期实现知行合一,使思想政治素养真正落实为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二、结合生产实践德技并修,涵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与普通教育相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显著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直接满足相应特定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与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的职业技能培养有助于培育前述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现实的劳动实践场域是在议题式教学中实施活动型课程的典型场所之一。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职业教育的凝练论述,既与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所作指示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方法一以贯之,也与2024年9月同期出版的《论教育》文集中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题的文稿内容节录汇编中的关注焦点一致,都强调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产业基础、社会助力及制度保障,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制度,并“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据此,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须“一体推进”。就职业学校思政教育而言,应结合技术实操类课程的生产实践开展议题式教学,通过观摩和模仿榜样劳动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专注专一的职业态度,潜移默化形成职业身份认同,将思政引领力充分融入人才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同时,由于课程标准对职业精神的定位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础和条件”,结合技术课程和劳动技能实习实训而形成的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榜样示范的感受、领悟、向往及尝试践行,最终将有助于职业教育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在每位未来技术技能人才身上的落实。
总之,立德树人作为建设教育强国这项复杂系统工程的根本任务,其内涵已经超越了教育本身的意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以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于现代化全国建设为目的的。为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教育需要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洞察民生需求,在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时重视各个素养各自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发挥教育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贡献。
(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院长、教授;贾沛韬,北京师范大学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