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凤兰、任晓刚:加快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


[2020-11-13 10:19:57]

岳凤兰、任晓刚:加快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1-12 11:46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城乡劳动力市场、国外基础研究、文化的力量、制造业创新、网红经济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岳凤兰、任晓刚:加快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岳凤兰、任晓刚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需完善返乡创业就业激励机制。应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畴。鼓励在小城镇建设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鼓励地方设立乡村就业创业引导基金,加快解决用地、信贷等方面的困难。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支持发展小微企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

  【姜桂兴:国外基础研究资助方式呈现三大特点】

  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创新竞争使各创新大国更加重视作为创新源头的基础科学研究,近年其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呈现以下显著特点:一是在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前沿领域长周期重金支持大型研究项目,致力于实现深层科学研究突破。二是通过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公私联合资助,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融通发展。三是实施“以人为中心”的基础研究资助机制,加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和储备。

  摘编自《光明日报》

  【张洪峰:以文化的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吉林师范大学张洪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能量源。从生态治理来看,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和谐”精神,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文化根基。建设美丽中国,既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也是“天人和谐”思想在生态治理和发展方式上的文化表达。从社会治理来看,中华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家”和“国”是命运攸关的共同体,治好小家才能治好国之大家,才能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家国情怀以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支配人的心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在当今社会发挥着精神给养的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和未来走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政治治理来看,中华文化蕴含着“人才”与“天下治”的辩证关系,强调人才对于安邦定国的关键作用。我们要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以文化的力量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唐方成、孙硕:构建制造业创新生态】

  北京化工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唐方成、北京化工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孙硕认为,市场的全球化、环境的复杂度使得企业无法单打独斗,需要整合企业上下游资源,增加以提高价值链能力为目的的产业重组,构建制造业创新生态。创新生态是以平台为核心,在一定的市场环境和平台设计规则下由不同的参与者如供应商、互补商、投资商、运营商、终端客户以及他们之间的网络关系共同构成,主要包含了创新主体、创新环节以及各创新要素。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有助于汇集制造业发展各类创新要素,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资源的集聚,通过网络协作,打通物料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企业内部纵向和产业链横向的关键节点,实现紧急物资生产企业资源调控,避免因突发疫情造成的客观环境危机。更有利于建立起鼓励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更为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实现供应柔性生产和需求快速响应,整合分散的制造能力,科技创新、商业智慧、金融体系与支撑政策等可以通过特定方式进行组合,进而催生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有助于推进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共享,提升产能优化配置,为疫情过后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光明网

  【胡 笛:网红经济时代的审美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胡笛认为,美学作为精神传统在人们心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各种文化多元并存,尤其是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兴盛,审美不仅要传承高雅文化的精神价值,也要聚焦于大众文化的日新月异。当人们缺乏从书籍、绘画、电影等各种艺术中遇见美好、体验美感的经历,仅仅“靠网上的这些网红来决定你的审美”,这很容易造成人们审美观念的高度趋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网红经济时代的审美不能完全被消费绑架,而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规范,警惕其批量复制、肤浅低俗、娱乐至死等特性。

  摘编自《解放日报》

   (光明网记者 康慧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