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勤华:以法治促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2023-02-14 09:09:28]

以法治促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02-13 14:37

【何勤华:以法治促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何勤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伴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走向深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有机融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特征更加鲜明。法治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其具体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规范发展,通过坚持科学立法,不断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范。二是法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序推进,通过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努力实现各方面各领域规则落实到位、执行顺畅,协调好个体间法律关系,积极保障和促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发展、有序推进。三是法治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热情,通过推进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巩固了信仰法治、厉行法治的社会共识,增强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

  【汤兆云: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汤兆云指出,新就业形态在深刻改变劳动者就业方式、就业内容乃至整个就业结构的同时,原有的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适应性开始凸显,出现了一些法律、政策、制度和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支持和推动新就业形态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把握好就业优先战略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要求。首先要保障依法合规用工,根据新就业形态的劳动关系修订完善相关条款,明确规定新就业形态相关方的权利义务,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企业责任。其次要根据用人主体单位情况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收入,用人主体单位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休息制度,为劳动者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创造条件。再者要做实养老保险,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特点、收入水平、分配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社保费率、缴费方式、待遇水平并提供便捷的社保服务,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摘编自《光明日报》

  【夏婷:坚持需求导向打造战略科学家队伍】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夏婷认为,战略科学家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打造战略科学家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实践标准,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不断完善战略科学家的发现、培养和激励机制,在科研一线中有意识地识别、引导、培养战略科学家;需要健全完善科学家参与科学决策的长效机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长远影响的重大科技发展战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点科技领域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和能力;需要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建立长短周期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减轻青年科技人才的非学术性不合理负担,打造战略科学家梯队;需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导向,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科技任务中发现战略科学家,在统筹协同和融通创新中培养战略科学家,在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中打造战略科学家队伍,探索“战略+市场”的战略科学家培养路径。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李培林: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广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认为,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和广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一方面是相对于资本主义文明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社会主义文明。另一方面,中国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从文明的高度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这打破了以西方文明定义现代化的“思维定势”。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中国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没有侵略其他国家,没有掠夺他国的资源和财富,也没有向其他国家输出难民。中国要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也要成为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建设者和负责任的国际大国,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增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理解和沟通,与世界人民一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