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正案》学习体会
何光
2018年4月10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完成对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这次修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写进宪法,实现了现行宪法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一次与时俱进,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这次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排。宪法修正案,就是把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转化为宪法的基本制度,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这次宪法修改共有21条内容,与宪法全文相比,占比并不高,但与前四次修宪相比,这次修宪的分量很重,体现了这次修宪面向新时代、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被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和上下文内容一起构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核心内容的规定。同时,这也是对宪法序言中所规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延伸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这一个超大型国家治理走向成功的政治秘诀和关键因素,是由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的基本原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核心内容。宪法作为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根本大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的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有效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也为加强党的领导,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更大的胜利提供了政治基础和宪法保障。
这次宪法修改还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和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分别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成果,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宪法中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勇气和担当。
这一次宪法修改的整个过程完整的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超大型国家治理模式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规律的把握。
这次宪法修改在序言部分不仅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还把“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宪法,这样的做法显示了中国作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治理的国际视野,也让中国的宪法实践具有了世界意义和国际维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中国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大型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新的一波全球化浪潮和创新发展大潮之中正在实现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对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塑造和形成具有历史责任。中国的大国治理和发展模式不仅仅关系到中国内部治理的优化,还关系到世界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大国博弈的战略平衡,也关系到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和秩序的形成。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家治理和发展经验以及国家安全观、世界秩序观对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国际形势变化节奏不断加速的今天,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塑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战略格局,可以为我国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可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中国独特的贡献,提供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和成熟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明确、管用的举措。这次宪法修改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就是将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的具体措施,如宪法宣誓制度入宪、成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等写进宪法,为宪法实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举行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国家、军队最高领导人率先垂范,带头面对宪法宣誓,充分彰显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树立了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榜样。这次宪法宣誓既是生动的法治实践,也是深刻的宪法教育。
总书记说:“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只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才有生命力。我们要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学习,增强宪法意识,深入推进宪法实施,使宪法意识、宪法权威、宪法文化深入人心,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使宪法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最根本的秩序保障和制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