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1-03-09 13:44:15]

逄锦聚: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3-05 13:52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发展阶段、雷锋精神、全国“两会”、环评管理、线上培训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逄锦聚: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讲席教授逄锦聚表示,准确理解新发展阶段之“新”,是顺利开启新阶段的前提和关键。新发展阶段之“新”,首先表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站立在新的起点,同时表现在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还表现在我国发展要实现新目标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新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锲而不舍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一是着力探索和完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根据新的实践,发现和研究新问题,进一步总结新理论并上升为系统化的学说。二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城乡发展协调、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发展协调,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在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三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同时着力需求侧改革;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摘编自《光明日报》

  【刘金祥: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刘金祥指出,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历经半个多世纪、跨越不同时代,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常学常新,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肌理,融为社会主义道德范畴精髓,成为激励人们报效国家、献身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精神动力。首先,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增强理想信念。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需要榜样引领。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观的综合体,浸润着优质的道德基因,充盈着高洁的人文情怀,具有提振信念、砥砺信仰的功能。其次,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今天,我们置身于一个充满利益诱惑、思想纷繁多元的社会,雷锋精神以其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在历史发展中始终洋溢着活力,在社会进步中始终焕发着光彩,非但不是昨日黄花,而因其承接民族传统美德、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融汇党的优良本色,更加成为全党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助力。再次,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一生秉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信条,其精神中存在着丰富的友爱与互助的因子,呈现着亮丽的人性之美,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和有力解读。

  摘编自光明网

  【胡敏:扬帆启航再出发,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学习时报评论员胡敏表示,两会是观察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窗口,是了解国家政策走向的风向标。这次两会的最大看点就是即将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纲要。相信经过党中央充分谋划、全党全国人民集思广益,今年两会一定会制定出一个高瞻远瞩、贴近民心、务实管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的五年规划。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顺利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我们有来自历史成就的坚实底气和信心。其次,我们能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我们能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出发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还能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有针对现实形势的科学研判和布局。再次,全党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回望过往奋斗路,眺望前方奋进路;各级干部以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精神境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上下同心、汇聚磅礴伟力,我们有憧憬光明前景的无限执着和决心。

  摘编自《学习时报》

  【孔祥成:规范加强环评全过程管理,让弄虚作假行为无所遁形】

  孔祥成指出,一些环评管理部门重“放”轻“管”是导致环评乱象的出现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规范加强环评全过程管理,让弄虚作假行为无所遁形。一是加强环评文件受理中规范性检查。按服务指南检查申报材料要件齐全性,检查从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导出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合规性,查询环评文件编制单位、主持人、主要编制人员信用情况。二是发挥现场核查踏勘效力。重点核查内容项目选址、概述与环评文件描述的一致性,项目选址合理性,是否遗漏项目周边敏感目标。三是严格环评质量关口把控。完善环境评审专家库,评审机构组织环评技术评估,应邀请入库专家进行技术把关,加强对环评文件的质量检查。四是复核已审批环评文件。复核过程中,对高污染、高风险、生态环境影响大的行业项目环评文件,重点监督检查名单的环评编制单位编制的环评文件,加大抽查比例。五是开展环评单位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在信用平台提交的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准确性,编制单位建立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控制制度情况等。六是注重加强舆论引导。对环评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存在编制质量问题的环评文件,应当依法依规追究建设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编制单位、编制人员的责任,重点曝光典型案例。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杨剑飞:正确引导线上培训融入传统教育生态】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杨剑飞指出,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线上培训融入传统教育生态,是实现教育初心的重要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一是要正确认识线上培训机构的功能,推动教育主体多元化发展。线上教育培训机构虽大多是社会资本驱动下的企业化组织,却是“互联网+教育”战略的重要落实方之一,但目前却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全社会要正确认识线上教育机构的功能和作用,既不能基于某些特殊案例而因噎废食,又要认识到目前无序状态的危害。二是要加大对线上培训机构的源头管理,加强行业发展的前期研究与政策完善。引导线上培训机构有效融入传统教育格局,事后管理与监督固然重要,监管前置亦必不可少,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教育、教育管理等智库资源优势,做好线上教育培训发展趋势与管理体制机制的预研究,加强产业发展的研判。三是要强调线上培训的文化导向,坚决落实“双效统一”原则。培训产品属于文化产品的范畴,在注重商业利润的同时,也要高度体现社会效益,需要引导线上教育培训机构有效落实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大力传播中华文化正能量。参照教育督导的方式,引入线上培训的“文化督导员”,从政府管理到社会监督逐步形成有效的文化督导。四是要优化当前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实现线上培训与校园教育的通畅对接。线上教育培训的产生是体制内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评价权力太集中等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结果,各级教育部门必须从根源上改善体系内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让线上培训从过热回归常态,成为教育培训产品多样化的供给者。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