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媛: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


[2017-11-22 14:18:03]

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

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辅导员  田晓媛

2017年11月19日

 

10月18日上午,在奉贤校区职业讲堂与各位同事一起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做的报告。大会主题的开头八个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人民教师,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自己所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被党和国家放在如此高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十九大报告和自身工作,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提出了“新时代”。报告对我国社会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科学的判断,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生活,还有对公平法治、自由平等、民主乃至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等诸多因素,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并写入了党章。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报告中说,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二是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和同学宣传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是提到了“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推进科研产业化,学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技能人才。作为一名辅导员,更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主动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内容来影响、带动学生思想观念的改变。我们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对自己职业成长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一定要深刻理解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报告精神上来,用报告精神指导工作,把报告精神转化为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的实际行动。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切实做到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深入推进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做好本职工作,尽好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