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重点


[2020-11-26 09:48:20]

蔡昉: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重点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1-25 11:23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区域发展、数字经济、乡村产业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蔡昉: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重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使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内生于包括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中,通过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就能在促进消费需求的同时拓展投资空间,扩大投资需求。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继续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和独特发展优势,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区域均衡发展以及供给侧与需求侧相互协调等方面着力,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转化为超大规模资源配置和超大规模国民经济循环,形成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摘编自《人民日报》

  【汪万发、罗锦程: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夯实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汪万发、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罗锦程表示,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于2020年11月21日-22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以视频方式举行。在全球环境治理赤字增大、新冠疫情防控及全球绿色复苏背景下,本届峰会生态环境因素明显提升。G20领导人峰会成员的GDP总量约占全球的85%,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80%,人口总数约占全球的67%,碳排放总计约占全球的80%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G20领导人峰会具有重大的全球环境治理责任、使命和能力。自2008年G20领导人峰会机制创建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即成为其重要议题之一。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当前全球环境治理与经济治理既具有协同性,也具有冲突性。G20领导人峰会成员拥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影响力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导力,这对植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赤字的诸多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难得机遇。G20领导人峰会强调结构性改革、创新以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这将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的核心难题创造条件。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核心要义,特别是可持续、绿色发展与全球环境治理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夯实基础。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金凤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重视边疆地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金凤君认为,老少边穷地区一直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关注的对象,多年来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深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成效。但是,相对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的政策体系仍有待健全,扶持方式和扶持力度也有待深化,这对我国的国土安全、国防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应根据不同边境地区的情况,构建安疆固土乐业的城镇体系。作为边疆区域的城镇,既是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高地,也承担着守土固边的重要责任。为了实现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系统研究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布局规律和建设模式。二是强化边境地区的人口稳定政策。以巩固边境和国土安全为宗旨,深化实施人口稳定政策,探索人口-产业集聚和宜居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坚实的国防安全支撑基础。

  摘编自《大众日报》

  【欧阳日辉:为发展数字经济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欧阳日辉表示,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点必须放在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推进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应该坚持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予“观察期”和“包容度”,充分考虑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等因素,适时推动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等政策和法规工作,强化政策制度的协调性,提高施策的精准性。数字经济具有天然的国际性,我国政府正与世界各国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张道明:乡村产业新业态挖掘好】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张道明指出,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就要把乡村产业新业态挖掘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产业融合是关键。要深度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与科技、人文、康养等元素实现高位嫁接、交叉重组,不断提升乡村传统种养业水平,做到第一产业往后延、第二产业两头连、第三产业走高端。构建“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的利益融合格局,改变“原料在乡村、加工在城市”的状况,让小农户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得到同步提升。

  摘编自《河南日报》

  (光明网记者 李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