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020-12-16 08:52:21]

刘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2-15 10:47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法治、构建新发展格局、文化产业体系、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外资吸引与管理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胡明: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强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明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开辟新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理事长刘伟认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之所以要从供给侧入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原因。一方面,我们面对的不是单纯总需求的膨胀或总需求的疲软,宏观经济调控的压力不是单纯的防通胀或遏制“下行”,而是既有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又有需求疲软导致的“下行”风险,需要从供给侧入手进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在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恰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发展的不充分重要的是供给质量水平的不充分。因而,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和克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在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基础上克服结构性失衡。

  摘编自《经济日报》

  【傅才武:科技推动文化产业体系走向健全与完善】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傅才武指出,科技创新建构了文化消费的新场景,引导文化产业结构和文化管理结构升级。智能化、智慧化、云服务、闪支付等打破了文化消费的空间、时间和物理界限,碎片化、即时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科技的迭代升级,消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建构了需求侧和消费侧之间的沟通渠道,实现了文化供给和文化需求之间的快速匹配和高质量供给;技术革命引发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革命,为推动建立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以数字信息技术为纽带、兼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新型文化治理体系提供了不竭动力。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体系将在科技创新驱动下,不断进行解构和重构,持续走向健全与完善。

  摘编自《光明日报》

  【孙宁:建立污染地块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孙宁表示,全面深入建立污染地块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重点破解几个方面的短板。破解当前土地开发利用时间上,任意压缩土壤调查评估和修复工程实施需要的正常和必要周期,造成土壤修复不确定性和隐患突出的现实矛盾。破解模式创新问题,积极探索土壤调查评估和修复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通过试点加快“治理修复+开发利用”制度创新,通过加强承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破解政策障碍;对于大型复杂污染地块,在充分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场内+场外分步验收方法,合理加快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及修复名录的退出机制。破解当前修复后土壤性质的认定和认识问题,以及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相关制度和规范缺乏的突出问题。破解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后期环境监管薄弱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及责任认定制度,明确资金来源。破解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缺乏的现实问题,推动在二次污染防治、修复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控制、协同高效多技术集成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建立起我国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污染地块修复与风险管控成熟适用的工程、技术、经济、项目管理和监管等五大体系。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在标准体系制定中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尤荻:在外资吸引与管理的重要领域实现更多突破】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尤荻指出,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引进来”,今后我国将在外资吸引与管理的关键制度和重要领域实现更多突破,不但将继续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也将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依法保障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以吸引更多“优质”外资进入,助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将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衔接,自由贸易实验区将被打造为改革开放新高地,完善布局和赋予改革自主权将是重要举措,意味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成为今后地方和区域对外开放重点的同时,也将迎来更多可以大胆试、大胆闯的机遇,有利于地方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开放程度较低的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开放地区更好地联系与互动,为实现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摘编自光明网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