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卫党〔2023〕1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市教卫工作党委 2023年工作总体思路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 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弘扬伟大 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紧紧聚焦服务上海实施国家战略 任务和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勇挑重任、担当作为,更加自 觉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和健康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到 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牢方向、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全面从 严治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为加快建设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正确的办学办医政治方向
1.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 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学, 建立党员常态学习机制,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完善三级宣讲构架,集中组织开展宣讲巡讲。持续建好“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深化研究阐释。发掘特色资源、打造精品 课程,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着眼“四 个结合”,引导系统党员干部和师生、医务工作者不断深化对“两 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把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 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 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力推动党的二十 大精神在教卫系统落地生根。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处级以上领 导干部为重点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2.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 人。建设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金课”。建好上海校园文化育人联盟基 地,开展文明校园(单位)创建培育。推动高校建设课程思政教 学研究示范中心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建设一批有影响力和辐射力 的中小学学科德育特色课堂,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示 范工程。加强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好市级重点马 克思主义学院、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优化高校决策咨询工作评价,实施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 刊(专栏)支持计划。完善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 探索建立师德荣誉积分体系。加强典型选树,持续宣传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成效。
3.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系统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应急处突响应机制,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 全考核机制,开展年度专项工作调研。定期总结通报有关情况,建 立风险隐患清单,强化整改落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进一步 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学 过程督导制度,落实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 要求,强化对涉及重大主题、敏感事件和重点任务的活动审批和过 程管理,严防青少年涉政非法组织活动。统筹加强教材建设管理, 建立健全课外读物审查和中小学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管理制度,构建大中小学教材全学段全覆盖管理机制。
二、始终保持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以改革发展新成效助力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
4.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教育综合改革国家示范 区,召开2023年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共建会商会议,谋 划落实年度部市共建重点任务。支持浦东新区开展教育综合改革示 范区建设,支持其余15个区重点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示范项目。统 筹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 区、“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等试点任务,深化建设全国教育评 价改革试点市。深化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努力打造高质量“留学上海”品牌,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
5.推动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国家医学中 心建设和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任 务。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分层分类做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第六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多措并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推动实施城 市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计划,提高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6.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服务城市能级。全面落实我市新一 轮“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持续推进高峰高原 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深化实施学位点培优培育 计划。优化高校和职业院校布局结构,支持地区政府、行业、企 业新设一批新型(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补强高等职业教育短 板。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推动新型高职建设发展,对接 产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激励机 制。实施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计划,推进高校科研基地建设,做好 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培育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强 化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推进联合创新计划,促进在沪国家 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建设。强化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城市发展 需求能力,支持高校发挥创新平台优势承接更多重大科研任务。 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推动产生更多前沿性、原创性成果。
7. 全力构筑人才战略优势。 积极推动国家、上海人才战略和 人才政策落地,稳妥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培养造就战略人才力量。 深入实施高等教育人才揽蓄行动,支持高校做强国际青年学者论 坛品牌,启动实施“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实施上海“急需高 层次人才”培养自强计划,探索推进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工作,加快卓越工程师、国际组织人才、涉外法治人才、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建设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深入实施民办高 校“强师工程”。持续做好“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高校赛区 组织工作,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化 人才评价改革,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人才服务保障 工作,分类协调落实事业编制、人才住房、个人就医、子女就学等工作,优化引才聚才环境。
8.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 化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推进高校教师编制管理和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机制。深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优化地方教育附加使用结构,完善公办高校收费政策,加大市级 财政高校大型维修资金投入力度,扩大高校综合预算管理制度试 点范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施基础教育“高品质”校园建设专 项工程和高校基本建设、大型维修补短板工程。坚持“党管审计” 原则,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充 分发挥督导“利剑”作用。推动教育和卫生健康立法工作,大力推 进依法治校、依法治院。实施2023年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项目,推进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
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和健康需求
9.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要求, 稳妥有序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确保校园安全和正 常教育教学秩序,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指导学校按照《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及操作指南,完善校地协同和属地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市、区、校三级疫情应急 处置能力,强化日常健康管理措施,全力保障师生健康。充分发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作用,做好重点人群疫情防控,依托医联 体发挥网格分级分类诊疗体系作用,保障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各项服务措施。
10.着力供给高品质的教育公共服务。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新建改扩建30所幼儿园,启动家门口好幼儿园建设工程,指导各 区将配套园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民办园。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区,指导各区对照要求补短板、强弱项。开展首轮示范性学区、 集团评定工作,启动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引领行动计划。实施新一轮 公办初中强校提质行动,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深化基础教 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三年攻关行动。巩 固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工作成果,建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督 导机制,优化教育基金会办学方式,促进民办学校特色发展。全面 实施新一轮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 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深化市、区两级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建设,继续实施老年大学倍增计划,推动高水平学习型社会建设。
11.全力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制定《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 进条例》,建设健康促进融媒体中心,启动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综 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区和卫生健康街镇、健康场所建设。 聚焦抓好健康重点项目,推进健康老龄化行动,深化医养结合发展, 开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和示范机构创建。持续完善妇幼保健、疾病筛查诊断干预、生命救治等妇幼健康网络,加强五个新城产科、儿科资源配置。推进重点慢性病筛查策略优化,深化慢性病全程健 康服务管理模式,扩大标准化技术应用和服务试点。推动完善生育 支持政策体系,加强生育全程服务,拓展出生“ 一件事”应用场景。强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和干预。
12.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创新托育资源服务模式,全面实施《上 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均开设托班, 推进社区托“宝宝屋”试点。完善义务教育“双减”长效机制,优 化“5+2”校内课后服务,支持推动退休教师、“助理教师”、优质非 学科类培训机构等进校提供课后服务。制定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 服务质量评估标准,推进全市公办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应开尽开,持 续提升市民的感受度和满意度。完善跨部门协作和就业资源配置机 制,大力推进各高校访企拓岗工作,推动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 率保持全国领先。加快推进健康惠民项目,稳妥实施“便捷就医服 务”数字化转型3 .0版,建设第三批20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 30家中医示范站点,协助新建20家园区(楼宇)健康服务点和30 家智慧养老院。深化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开创对口“革命老区”教育和医疗卫生合作新局。
四 、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不断提升系统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13. 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内容全涵盖、对象 全覆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进 一 步健全完善各级党委(党 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工作体系,更好推动管党治党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巩固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全面落实“三张清单”制度,推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履行“一岗双责”。探索完善高校院系党 组织、基层党支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具体工作机制,畅通全 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加强对“一把 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 化,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严格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 疫,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持续推进巡察工作,对直属单位集中开展全覆盖整改评估。
14.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 首位,党委班子带头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 力,引领带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增强履职本领、强化使命担当,始 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自觉 当好“施工队长”,切实把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各 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好人用准人, 配齐配强市管高校领导班子,做好市管高校集中换届工作。加强干 部教育培训,持续办好系统中青班和青干班。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 的选拔培养力度,加强交流轮岗和岗位锻炼,不断提升履职尽责能 力。强化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5.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落实《第 二轮新时代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攀登”计划、“先锋”计划、 “红领”计划、 “筑力”计划等四项计划。持续健全党领导高校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指导高校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 能。加强和改进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出台《上海民办高校党组织书 记选派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 作。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作用,严格督促落实我 市公立医院党的建设“1+2+1”文件,指导医院做到党的组织和党 的工作全覆盖真覆盖, “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真带头起作用。召 开我市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落实中小学党组织 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民办中小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 实。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持续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开展党 支部示范点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系统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抓基 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体系,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
16.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 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新修订的实施细则精神,把纠治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整治一些高校存在的“官气”十 足、 “衙门”做派等问题,全面推进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开展时代 新风宣传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坚守清正廉洁。保持反腐败政治定 力,严肃惩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深化整治高校和医 院中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整治各种损 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有效净化系统政治生态。强化警示教育, 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引导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进医院、进机关,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
17.推动统战工作提质增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贯彻落实《中国共 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及市委实施意见。进一步发挥“大统战” 工作格局优势,着力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持续推进党外 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精耕细作”无党派人士队伍。推进港澳台侨 和海外统战工作,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市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专 门协调机制联动优势,织密抵御宗教渗透工作网络。开拓网络统战新阵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统战品牌。
18.扎实做好离退休和工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 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三 项建设”,推进第二轮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开展“学 习二十大、红心跟党走、弘扬正能量”活动,引导离退休干部积极 参与志愿服务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精准精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提 升离退休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效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 用,推动新时代工会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持续推进教育系统劳模创 新工作室创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搭 建青年成长成才平台,创设巾帼同行舞台,努力营造广大职工建功 立业的良好氛围。健全保障体系,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关心关爱,切实保障好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