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我校共同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历程探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高校、党校系统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共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的相关议题。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监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朱坚强教授主持开幕式。副校长淦爱品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解超教授分别致辞。
淦爱品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特别是新城建组建5年来的发展成就,介绍了我校坚持加强马院政治建设,如何打造红色马院、特色马院的做法和经验。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历史,就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成长、自我完善的历史,折射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的历程,在这个历史性时刻,召开这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对于我校的党建工作、思政课教学研究都具有启迪意义。
解超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科学认识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与西方政党现代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的中国逻辑。他明确提出,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要利用自身影响力和资源优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加强对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支持和指导。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周建勇教授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组织建设的政治逻辑”为主题,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组织建设的内在逻辑。指出政党首先是组织的存在,就组织的视角而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组织发展体现了组织建设的三重逻辑:第一重逻辑是组织化逻辑,重在解决政党是如何组织的;第二重逻辑是动员的逻辑,重在解决政党如何联系群众的;第三重逻辑是执政的逻辑,重在解决政党是如何领导国家的。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文越探讨了使命型政党的现代化进路,强调中国共产党“因使命而生,因使命而在”,这种使命型政党,不同于西方其他政党,是因为他们有对最高理想的追求,有对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明晰认识,有对人民立场的坚守,有鲜明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自我革命性。
苏州大学博士后王慧莹认为,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的伟大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的实践过程中,推动自身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趋向耦合,并在着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能力与水平的过程。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卫东思考了认识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现代化的现实意义,提出要弄清当前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怎样的现代化?现代化是在怎样背景下展开的?当前面临的矛盾与挑战有哪些?指出实现中国共产党自身现代化,要厘清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与世界政党发展的关系,这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而言有极深远的意义。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郝宇青指出,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党的建设问题就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具有全局性、整体性、战略性的重大政治问题。通过对一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创新案例的考察,可以发现“党建引领”固然给党建的创新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带来了模糊的操作空间,为此,他认为“党建引领”的重点在于政治引领,在于方向性的、战略性的宏观领导,而不是具体而微观的操作性的行动。
围绕“政党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这一议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杨燕华表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更是对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政党现代化为新形势下有效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一个思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融入政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紧紧把握和遵循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文婧认为现代化是一个整体进步和系统变化的过程,政党现代化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实现自身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推进党和国家的全面现代化。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讲师郑佳博士关于“新时期国外政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的发言中指出,政党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的普遍选择,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并行,国外政党率先开启了政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关于法国左翼政党“为什么现代化”、“如何现代化”、“现代化的成效及启示”的分析,为政党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比较的视角。
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特聘教授陈志强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夺取政权、掌握政权和巩固政权,需要正确处理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党法关系和党群关系,需要始终顺应世界潮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推行民主集中制,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赋予了“中国经验”以世界意义,对世界上大多数既想发展速度快又想保持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政党研究中心黄福寿教授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刘严宁分别主持了专题发言,并从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的角度对发言观点作了分析点评。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巡视吴解生在会议总结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走向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落脚点应放在自身上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现代化是领导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国家现代化又为执政党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发展要求。同时,国际竞争、外部挑战等因素不容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始终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刻不容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执政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