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问一号”,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创业”,将要在“红色星球”上荒野求生,还要带回大家期待的火星数据。
创业团队:包括科学家、航天人等,还有14亿中国人的关注和支持。
创业使命:探测火星,不仅是工程任务的突破,更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
阶段性成就: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也就相当于产品首次火爆面市吧,从“创业立项”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年。
创业立项
2016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批复立项,将于2020年左右发射火星探测卫星。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
2016年能在火星上着陆巡视成功的国家有美国,在火星上着陆的国家有俄罗斯,中国的决心真的很大噢!
创业准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已实施的42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为52%。这次任务最核心、最难的地方,就是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气动外形和降落伞减速的过程,并且只有一次机会,必须成功。
成功率很低,“创业团队”都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形式在国外是没有过的。探月工程已为火星探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不过由于月球距离地球40万公里,而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达到4亿公里。在探月工程的带动下,中国已建立深空测控网,能够实现对火星探测器的测控,但是数据还不能实现高速传输,因此未来的火星车操控要比月球车的操控更为复杂。
时间紧,任务重,创业有时候就是要挑战不可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自主研制的中国首台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已相继通过卫星空间飞行试验验证、地面长寿命1比1考核试验等。
中国发射通信卫星等航天器采用化学燃料作为动力,执行姿态调整和轨道控制等操作。采用电推进技术之后,航天器可以‘瘦身’,并且显著延长卫星在轨工作寿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已在火星伞系减速分系统关键技术攻关中,突破了超声速低密度降落伞设计等多个技术难点,为火星探测器工程应用进行充分准备。
我们的创业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感觉更有底气了,难怪别人说信心来自你的勇气和优秀的团队协作了。
创业注册
2020年4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火星探测任务标识在行星探测任务标识下方标注火星的英文“mars”。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我的名字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创业出发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我们出发了,顺便介绍下我的“座驾”,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由一个5米芯级火箭和4个3.35米助推器组成,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的大推力火箭,也是火箭家族里的“大块头”,还有我们的团队部分成员照片。
创路漫长
2020年7月24日“天问一号”发射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阿根廷深空站已率先捕捉到火星探测器信号。
发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去要经过7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天问一号”先要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再进入火星轨道范围,然后按预定计划,“天问一号”将被火星引力俘获,完成进入火星轨道的制动“刹车”挑战。
创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别忘了和你的合作伙伴经常联系噢!
天问一号在奔火路上如何保持稳定的体温舒适飞行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通过控制着陆巡视器表面热控涂层的热辐射特性,尽量降低在近地段的大外热流条件下的整器温度。还有一项精细化设计,在火星附近的冷环境里,通过对着陆巡视器内部的关键部位,比如推进系统、电池等,进行电加热主动控温,来保证设备温度满足指标要求等。
大国重器科技自强,新材料、新技术的加持让我信心倍增。
最难的是在着陆阶段,由于距离遥远,地球和火星的通信延时长达几十分钟,地面工作人员不能在7-8分钟的着陆时间内以人工控制,需要靠着陆器自己完成。
都说创业者是要孤独前行的,靠自己,我一定可以的!
首站告捷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着陆火星,步步惊心
“最后一脚”稳准刹车,成功落地!
得知成功着陆后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总师孙泽洲和探测器系统总指挥赫荣伟拥抱在一起成功跨过第一个难关,我们的团队成员可激动了。
继续前行
与之前其他国家分几次完成不同,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绕”和“落”的过程。接下来,着陆器和巡视器的组合体将释放高度1米85、240公斤左右的“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这个阶段的工作。
“祝融”号火星车预计将在火星上运行约90天。在这期间,它将近距离采样并将数据存储下来,定期传回地球。
火星已在脚下
梦想正待实现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寄望
驱动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
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
我国第一辆火星车
即将在火星上迈开脚步、闪亮登场
“天问一号”的“创业”未完待续,希望和所有的创业者共同见证我们踏出的每一步。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中新网、网易新闻、海纳百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