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通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上海赛区)校内赛的通知


[2020-07-01 10:36:19]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上海赛区)校内赛的通知

 

各部门、二级学院: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号)的文件要求,定于2020年6月至7月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校内赛(以下简称“校内赛”)。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开拓国际视野,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质量观、质量文化观。

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领域生产加工、维护、服务;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食品安全、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健康服务、交通、社区服务等。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四、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大赛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19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1000万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3.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第六届大赛。

具体参赛要求详见《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号)。

五、参赛组别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在2020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2.创业组。参赛项目在2020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须参加创业组(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团队持股比例的项目,只能参加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不能报名参加职教赛道。

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鼓励参赛团队走进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聚焦脱贫攻坚,围绕52个未摘帽贫困县的科技、农业、环保等方面需求,开展线上创业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用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参赛项目要求、评审规则等详见《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号)。

七、赛程安排

  (一)组织报名阶段(6月30日--7月15日)

1.参赛对象:我校全体学生(包含毕业五年内的学生)

2.各参赛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注册报名(cy.ncss.cn),报名提交后可在系统内更新项目材料校内选拔赛报名统计时间截止至7月15日。

3.各二级学院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学生完成注册报名工作,每个项目报名人数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原则上,各二级学院参赛项目数量不少于100项。

(二)参赛指导(6月30--7月15日)

在赛事报名阶段,创新创业学院将邀请专家组织开展系列“互联网+”专题培训,集中解决参赛团队在报名、组队、项目选择、项目计划书编写、项目路演答辩等环节的疑问。参赛指导将于线上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二级学院推荐阶段(7月15日--7月17日)

各二级学院按大赛要求对项目和项目负责人进行资格审查,对参赛项目进行初步评审,择优选出二级学院的参赛项目,每个二级学院参加大赛的项目总数不设上限。

(四)校级选拔赛阶段(7月18日--7月25日)

1.创新创业学院组织专家对二级学院推荐项目进行评审。各二级学院名额推荐办法为按每20个项目分配一个名额进入校级评审。创新创业学院预孵化项目不占用二级学院推荐名额。

2.本次大赛设校级奖项80个,复赛80进30,决赛30进10,设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0个,优胜奖若干。具体奖励措施详见《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沪城建院〔2018〕95号)。

(五)线上创业训练营(7月26日--7月31日)

针对校内选拔赛获一二等奖的项目,开展线上训练营,将邀请专家围绕创业计划、商业模式、团队协作、项目路演答辩等内容,指导团队进一步优化项目计划书,提升项目竞争力,最终按照赛事排名报送至上海市赛,具体名额根据市赛组委会通知核定。

八、校内赛联系人

总联络人:宋柏红

联 系 人: 楼欣欣 18221611135

                 罗  桢 15201918613

                 邢  姣 13661996832

工作邮箱: scxy@succ.edu.cn

大赛官网:“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可登录查看学生操作手册、官网使用手册等具体内容。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202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