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学生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为我校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与成果展示平台,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突出创新驱动、深化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定于2025年4月至6月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校内赛(以下简称“校内选拔赛”)。为做好2025年大赛参赛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 我会创
二、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创新类:以技术、工艺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优势;
2.商业类:以商业运营潜力或实效为核心优势;
3.工匠类:以体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势。
4.红旅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涵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参赛项目要求待教育部发布大赛通知文件后另行通知。
5.产业命题类: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申报。命题征集时间在4-6月,命题发布时间约在6月。产业命题赛道的参赛项目要求待教育部发布大赛通知文件后另行通知。
三、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3.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四、参赛组别
(一)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
学生或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二)创业组
1.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 5 年(2020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学生(即 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或毕业 5 年内的学生(即2020年 6 月之后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五、赛程安排
(一)预报名(4月-5月)
由学生填写校内赛预报名信息收集表并加入赛事联络群,创新创业学院将邀请专家开展系列赛事专题培训,集中解决参赛团队在报名、组队、项目选择、项目计划书编写、项目路演答辩等环节的疑问,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二)组织报名(5月-6月)
1.参赛对象:我校全体学生(包含毕业五年内的学生)
2.参赛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报名,报名提交后可在系统内更新项目材料。校内选拔赛报名统计截止时间为5月下旬。
3.各二级学院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学生完成注册报名工作。每个项目报名人数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
(三)二级学院推荐阶段(5月下旬)
各二级学院按照大赛要求对项目和项目负责人进行资格审查,对参赛项目进行初步评审,择优选出二级学院参赛项目,每个二级学院参加大赛的项目总数不设上限。
(四)校级选拔阶段(5月下旬-6月上旬)
1.创新创业学院组织专家对二级学院推荐项目进行评审。各二级学院名额推荐办法为每20个项目分配一个名额进入校级评审。创新创业学院预孵化项目不占用二级学院推荐名额。
2.本次大赛设校内选拔赛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若干。
(五)创业训练营(6月上旬)
针对校内选拔赛获一二等奖的项目,开展训练营,将邀请专家围绕创业计划、商业模式、团队协作、项目路演答辩等内容,指导团队进一步优化项目计划书,提升项目竞争力,最终按赛事排名报送至上海市赛,具体名额根据市赛组委会通知核定。
(六)其他
大赛同期开设上海市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GYB培训班和SYB培训班,杨浦和奉贤两个校区分设班级,每个班级30个名额,参赛项目负责人优先推荐录取。
六、校内赛联系人
总联系人:宋柏红
联 系 人:楼欣欣 18221611135
竞赛邮箱:cxcyjs@succ.edu.cn
大赛官网:“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可在官网报名系统开放后登录查看学生操作手册、官网使用手册等具体内容。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