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专项帮扶政策与机构机制
2019年,在市政府和市教委的具体指导下,由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牵头沪上7所高校与新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喀职院”)成功签署了《上海院校对口帮扶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行动框架(2019-2020 年)》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一校为主,多校对一”的帮扶机制初见成效,初步形成“校际合作、聚焦专业”的帮扶格局。
学校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褚敏和校长叶银忠担任组长,副校长范文毅担任常务副组长,并设立对口援建办公室和专业建设项目组推进相关工作。
(二)帮扶工作发展脉络
2018年5月,校长叶银忠首次带队赴喀职院考察,了解办学现状,明确帮扶意向。
2018年10月,学校在喀职院《学院申办报告》《五年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规划》基础上,制定了《对口帮扶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方案》,成立援疆工作领导小组。
2018年12月,学校参加上海市2019年高职沪喀对口支援工作布置会,设立援疆工作办公室、专业建设项目组和援疆联络员,明确各级职责。
2019年1月,学校接待喀职院副院长曾子平、李文科带队来访,并听取喀职院办学现状及高职新专业申报情况。
2019年4月,上海前指与喀职院领导来学校举行考察交流座谈会,对喀职院新校区实训中心和宿舍楼的建设提出建议。同月,学校参加上海市教委高教处“2019年高职沪喀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会”。
2019年6月,学校副校长范文毅带队,联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教师一行16人,组团赴喀职院开展为期一周的专业对接帮扶工作。
2019年11月,沪喀职教联盟工作推进会暨“一校为主,多校对一”对口帮扶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签约仪式在新疆喀什召开。学校党委书记褚敏出席并签订《上海院校对口帮扶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行动框架(2019-2020 年)》。
2019年12月,喀职院正式揭牌,由副校长范文毅带队赴新疆交流并致贺。
2020年1月,学校首次派出2名援疆干部张哲民、干英俊援助喀职院,牵头组建上海援疆喀职院工作队,分别担任学院副院长和教务处长,承担喀职院所有上海援建项目的推进和风险防控职责,以及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任务,其中张哲民作为上海第十批援疆教师领队,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接见。
2020年3月至2021年,以学校牵头组建的喀职院工作队主要针对学院治理、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 、产教融合、智慧化校园建设和援疆项目推进等方面深入开展了工作。
2020年6月起,根据喀什地区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参与论证和筹划参与论证和筹划在莎车县建立一所理工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即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4月,筹建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项目获批。
(三)取得的成绩
1.科学部署,稳步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结合喀职院实际情况,加强顶层设计,在原有《喀什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基础上,借助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的智力支持,稳步开展“十四五”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
2.协调各方,高职专业深对接
喀职院开设的12个高职专业中,有11个是上海高校对口帮扶,其中4个专业由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负责对接。
3.深入一线,需求调研全覆盖
人才需求调研覆盖地区所有12县(市)的110家医院、学校和企业,参与教师近100人,编写专业调研报告37篇,形成《2020年喀什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市场需求及专业建设调研报告》,成为地区教育局编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的重要依据。
4.持续优化,既有专业精梳理
举办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专业建设和质量提升研讨会”,组织中高职已有的50个专业和拟申报的11个专业负责人进行现场述辩并邀请专家点评。
5.以赛促练,提升参赛整体水平
助力喀职院取得国家级二等奖1次,自治区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10次、三等奖8次。
6.聚焦内涵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以从“输血”到“造血”、培养骨干教师队伍为目标,深入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7.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桥梁”作用
牵线联络多家上海知名设计院参与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前期概念性规划设计,规划校园布局;联络沪喀两地专家论证通过喀职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8.聚合校企资源,巩固脱贫成果
学校专家团队为师生作线上线下创新创业培训,为教师开展双创教育管理方法、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实践教学法、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等系列教学内容培训;为学生开展从项目孵化到项目培育,再到项目实践和创新创业大赛训练等的“一条龙”式辅导;联手地区人社局举办首次喀职院校园招聘会;开创“园中校、厂中校、校中厂”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四)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帮扶情况表(2019-2021年) | ||
实施项目 | 申请援疆资金 | 帮扶数量 |
“十四五”规划编制 | 40余万 | |
专业建设、科研课题 | 50万 | |
2020年师资培训项目 | 84.2 | 158人 |
2021年赴上海挂职锻炼和集中培训 | 65万 | 58人 |
成立“教师工作室”,申报校内外课题 | 40万 | 8个工作室、20多个课题 |
心理健康中心软硬件建设和心理教师培训 | 30万 | |
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研修班 | 9万 |
二、典型案例-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精准扶贫典型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学校按照“一校为主,多校对一”的帮扶模式,组织上海相关院校和机构,构建帮扶团队,以喀职院高职专业为载体,以帮扶团队为纽带,以援喀工作队为先导和具体执行者,从院校治理、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着手,对标上海市高职专科“双一流”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和完善;充分发挥喀职院在喀什地区职业教育领头雁的重要地位,打造喀什地区的职业教育高地和研究中心,通过一流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地区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和带动效应,探索具有南疆特色的中高职贯通模式,最终实现构建喀什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
(二)项目主要特点及成效
一是聚焦专业建设,包括全面对接高职专业,完善和优化专业建设;开展最大规模人才需求调研,为地区教育局编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的重要依据;对既有专业进行全面梳理,为专业发展和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二是精准回应各类需求,针对师资队伍方面的需求内生外扶;针对校内师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和校内心理健康咨询实力不强和资源过于分散的情况,开展心理学教师与咨询师的培训;针对管理人员高校管理能力提升的需求,以干训结合方式提升管理能力;针对喀职院创新创业开展水平低的现状,开展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及就业创业培训;针对学院校企合作资源少的现状,探索新型校企模式;针对就业工作受到疫情等影响的实际情况,内外联动改善就业情况。
三是推进课堂模式、教法创新;突破教研理念、内容、形式;培养教师们的科研观念、科研方法和科研习惯,实现学院科研课题零的突破。
四是在制度建设、专业建设、信息化建设、新校区建设等方面对标上海市高职专科“双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结合喀职院实际情况精准帮扶。
三、帮扶经验
1.以帮扶机制为核心,统筹协调教育援疆资源
“一校为主,多校对一”帮扶机制,以专业为载体,团队为纽带,整合了上海高校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学校牵头召开校际联席会,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协调推动帮扶进程,组织落实帮扶任务。
2.以治理体系为引领,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牵头以优化喀职院治理体系为引领,协助领导班子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包括党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在内的各项制度,40余项制度,涉及行政、教学、科研、财务、资产、学工等工作条线。初步形成适合喀职院整体运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框架。
3.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加快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以聚焦专业建设,立项开展专业帮扶,牵头协调推动上海各高校专业团队精准对接。
4.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助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喀职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将实现以喀职院为龙头,以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资源辐射喀什地区各县(市)中职学校的智慧职业教育平台。
5.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巩固政校企扶贫协作成果
在喀职院举办首届校园招聘会、开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以及深化政产学研协同的等形式,建立完善就业环境促进喀职院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