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文物修复与保护职业本科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专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24-11-19]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1045

图片20.png

11月16日,“长三角文物修复与保护职业本科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专家研讨会在奉贤校区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修复与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长三角区域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刘延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博教育科技培训学院教务长、研究馆员张晓彤,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胡利红,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刘宝山,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张铁军等业内知名专家受邀参加会议。

图片22_副本.png

我校校长张峥嵘致开幕辞。主题讲座环节,刘延常以《考古文物类行业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山东实践与思考》为题分析了行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张晓彤发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经验;淮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站主任薛玲玲结合实际,作了题为《地市级考古所文保路径有效探索——以淮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例》的发言;金山博物馆副馆长王斌介绍了《博物馆工作特点与人才能力需求—以金山博物馆为例》,深入剖析博物馆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松江博物馆副馆长王效玮围绕《基层博物馆的工作特点与人才需求——以松江博物馆为例》进行发言,探讨了基层博物馆发展的实际需求。

图片21_副本.png

聚焦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建设,专业主任赵慧群全面介绍了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与会专家围绕“文物修复与保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讨——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视域”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为构建职业本科教育体系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言献策。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长三角区域文物修复与保护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也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文物保护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建环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与各界的合作,持续探索文物修复与保护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推动文物修复与保护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更大的力量。


供稿: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