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上 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0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完善我校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逐步提升我校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现就我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如下:
一、工作原则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按照市委李强书记关于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和持久战的明确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常态化的形势下,聚焦我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瓶颈和短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逐步产生我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促进师生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逐步建立我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长效机制,结合学校文明校园的创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一是健全长效机制,提升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成立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专门机构;按照《上海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指南(试行)》、《上海高校生活垃圾分类评分标准(试行)》、《上海市高等院校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评定标准(试行)》考核标准,全面推进我校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适时推出考核机制,将考核评比成绩纳入文明部门、文明学院、文明寝室、优良学风班、五四红旗团组织、第二课堂成绩单以及师生评优评先等评价体系。学校将委托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每月开展一次现场测评,由校领导、部门(学院)负责人、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等构成校内评审队伍,每3个月开展一次校内评审。及时反馈整改意见,迅速落实对应整改项目,逐步形成我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机制。
二是突破重点难点,促进学生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试点干湿垃圾一次分类进寝室,依托学生管理部门和共青团,促成我校“城·绿”团队加快形成具有城建特色的生态文明志愿服务体系,共建校、院两级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 依托“三全”育人和劳动教育实践机制,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工程将我校大学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做强做特,形成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青年合力。
三是创新工作内容,优化我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能级。结合“绿色学校”、“智慧校园”创建等工作,鼓励师生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措施;试点启动《上海高职院校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建设和行为素养研究》等课题研究,提升工作理论内涵;试点开展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部门(学院)、示范校区、示范点和示范学生寝室区等评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优秀案例征集,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责任,强化协同,加强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组织领导
1.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长效机制。要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组织、宣传、人事、工会、学生、教务、财务、后勤、基建、资产、团委等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要跨前一步,主动担当,从制度、组织、宣传、人员、经费、设施等多方面综合推进此项工作。
2.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目标责任制。要进一步协调各类管理资源,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真正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工作协同机制,围绕“顶层规划、行业指导、业务主管、经费落实、学生参与、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协同合力;安排专人负责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措施落实和政策宣贯普及工作,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合作。
3.强化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自评自测。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利用专业机构每月测评数据,做好我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自评、自测、自查、自纠工作。加大对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巡查力度,将垃圾分类工作执行情况纳入校内文明单位评选、第三方服务单位考核等重要指标。
(二)真抓实干,完善机制,巩固提升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实效
1.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按照分类施策和四分类 要求,在垃圾箱房、楼道、办公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区域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或收集容器。
明确各校区生活垃圾投放时间段:
奉贤校区:早6:30-9:00 中11:45-13:00 晚19:00-20:30
杨浦校区:早6:30-9:00 中11:45-13:00 晚19:00-20:30
宝山校区:早6:30-9:00 中11:45-13:00 晚18:00-20:30
其余时间投放垃圾一律至学校垃圾集中中转站房按要求进行分类投放。寝室、办公室设置干湿垃圾筒,便于当天产生干湿垃圾的一次分类存放。(后勤保卫处)
2.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清运渠道。明确四分类垃圾清运渠 道协调和督促收运单位按时清运垃圾,湿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重点加强有害垃圾处理的流程规范,委托有资质的收运企业予以收运处理,并做好日常台账。(后勤保卫处)
3.进一步建立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长效机制。结合“绿色学 校”、“智慧校园”等工作,制定鼓励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措施,实施“光盘行动”,适度点餐;减少外卖就餐频次,推荐使用非一次性 餐盒外带;鼓励教材、快递包装等循环再利用;倡导师生围绕生活垃圾减量、便利高效的投放容器创新、湿垃圾资源化处理等开展创新创造实践;试点并将“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化、常态化,推动生态校园建设。(各部门、各二级学院)
(三)分类培训,创新宣传,营造人人参与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浓厚氛围
1.注重分类培训,普及分类常识,提高师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知晓度。试点将我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相关要求分别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教职工年度培训内容;通过各条线层层传达、广泛动员,确保全校师生知晓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知识、了解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政策、熟悉垃圾分类容器位置;探索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融入日常工作的常态机制,切实提高师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知晓度。(学工部、教师工作部)
2.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营造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校园氛围。结合关键节点定期策划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重点,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宣传教育体系;充分利用海报、横幅标语、电子屏幕等传统宣传载体,整合各类新媒体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官网、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宣传发布本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注重挖掘宣传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优秀案例,通过“有热度、有温度”的宣传引导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宣传部、团委)
(四)科学引导,靶向发力,汇聚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青年合力
1.多措并举,调动城院青年生活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喜闻乐见、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阵地,将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争做校园生活垃圾分类践行者;通过劳动教育氛围营造、劳动教育模式创新,把生活垃圾分类融入劳动教育过程中,为具有城建特色的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注入新内涵,引导广大城院青年争做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推动者。(学工部、团委)
2.建立学生志愿者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选拔招募校院两级生态文明志愿者,在校内常态化垃圾投放时间段以及第三届进博会志愿服务期间开展系统化、规范化、多元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城院青年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行为引导、创新创造和督查测评工作中的作用;树立成效意识,打造城建特色。(团委)
本实施方案自学校发文之日起开始试行。
2020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