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学校“劳模精神教育实验班”实施方案研讨会在奉贤校区举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人大代表高少萍,中华全总十六大代表、福建省知名劳模黄景图受邀出席,学校副校长淦爱品,学工部、思政部、劳模精神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及辅导员代表出席会议。
学校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教育中心主任王梦林从九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我校劳模精神育人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劳模精神教育实验班”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思政教研部主任逯改介绍了我校《走近劳模》课程的建设背景、目标思路、课程特点和亮点。与会老师从不同角度对“劳模精神教育实验班”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高少萍分享了自己投身剪纸艺术的成长经历,并以全新的角度解读了劳模(工匠)精神。她认为,学校从战略高度出发,开设“劳模精神教育实验班”是传承和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创新实践,也是学校加强劳模(工匠)精神育人工作的有效探索。她建议,“劳模精神教育实验班”实施方案在激励方面要加大、加强。
黄景图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成才故事,讲述了为中国港口取得成就作出贡献的“幕后英雄”——码头维修工匠们的“匠心”炼成记。他认为,学校探索的“劳模精神教育实验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责任,是解决“教”与“学”矛盾的智慧尝试,也是达到“教”与“用”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他建议,学员的遴选要偏实践性,要注重对学生全过程的培养。
淦爱品在讲话中指出,“劳模精神教育实验班”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尝试,是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要通过“劳模精神教育实验班”的实践,进一步完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学校推进“卓越人才”培养工作贡献方案。围绕营造“匠人+劳模”精神育人的校园新文化目标,实施推进“劳模精神教育实验班”创新实践,强化劳模(工匠)精神育人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全面促进我校劳模(工匠)精神育人工作内涵发展。(学生工作部、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教育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