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13日,在奉贤与杨浦两个校区,校党委书记褚敏以“城市发展与青年责任”为题,分别给2017级的食品与检测、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劳动与社会保障、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BIM方向)等专业的200余名新生开讲《中国城事》第一课。至此,《中国城事》系列课程正式启动。
褚敏首先通过“中国城事”中“事”的内涵的探讨向学生介绍了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城市故事折射时代变迁,通过城市事件反映中国道路,通过城市事业激励青年奋斗。
《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北宋城市汴京的繁华、英国伦敦的城市工业化发展、中国深圳的城市发展奇迹,褚敏通过三个城市的发展故事,引发学生对于城市内涵的多重思考,使他们理解城市演变成国家社会经济文化重心的客观发展规律;接着,褚敏通过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诞生、四行仓库800勇士的淞沪保卫战、新中国万吨水压机的设计制造、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等丰富案例,与学生探讨了城市事件所反映的中国从沉沦到复兴的伟大道路,向学生展示了历史发展进程中青年的生力军作用。
课程中,褚敏给学生介绍了2016年国家城镇化报告所指明的城市发展新动力源,即我国在人口市民化、城市群主体形态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体制改革、城镇化国际务实合作等方面的突破与成果;又结合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总体规划,就超大型城市“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之城、营造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以及建设更可持续的生态之城等内容,指出这些城市事业的发展将给学生们带来的未来发展机遇。他希望,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青年学生,要牢固树立为国奉献之志、为民服务之志,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成为有理想、有本领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中国城事》系列课程分为城市品读、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记忆、城市梦想五个模块,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任务,突出对中国城市的专业化前瞻性解读,讲述中国城市的发展故事,梳理中国城市的当代风貌,展示中国城市的未来蓝图,多角度、多层面地让学生在追问“什么是中国当下的城事”的过程中,对当代城市的发展有确定性的认识,增强进对于中国发展的自信心和使命感,成为有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人才。课程在教法上努力推进“一课一教法”的创新方式,在主持人模式下的课程编织过程中,对于传统思政教法进行多种教育途径的改革,努力让学生在崭新的课程环节里获得潜移默化的效果。第一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同学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期待。
供稿:城市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