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城建院教〔2020〕5号关于印发《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课程思政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间: 2020-04-30 15:04:07      阅读: 792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课程思政考核办法(试行)

(沪城建院教〔2020〕5号 2020年4月29日印发)

为贯彻落实全国、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结合上海和本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深入挖掘各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

所有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思政教育资源;任课教师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坚持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教育使命,凸显综合素养课程价值引领功能,注重专业课程价值渗透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三、组织实施

二级学院(部)自查

各二级学院(部)要将课程思政实施情况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学校教学评价和质量检查,具体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对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形成自查报告,并提供支撑材料,每年10月上报教务处。

学校考核

由教务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校外专家成立专家组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考核以二级学院(部)自查报告为依据通过随机抽查和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检查。教务处将检查结果及建议反馈至二级学院(部)。各二级学院(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课程评价体系见附件2。

四、结果应用

遴选示范课程、示范专业和示范学院(部)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遴选活动,发挥引领作用。在示范课程建设基础上,遴选思政元素充足,能体现专业优势、教学优势、课程优势的专业、学院(部),打造成“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学院(部)。

考核奖惩

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教师要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工作,努力构建起全员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当年课程思政考核未达标的教师不得晋升职称,拒绝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调离教师岗位。

将学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部)绩效考核评价。

申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对于示范课程,学校予以表扬优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并推荐参加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选。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价内容

分值

一、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16分)

1-1

部门课程思政建设年度总结

    以一个二级学院(部)为单位,明确“课程思政”学院建设的主要目标,总结学院在全方位育人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建设内容、建设措施、建设成效等。各单位建设至少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按照“四个一”指标建设,即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一套课程说课资料、一套新课件和新教案、一套改革典型案例及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

2

1-2

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二级学院(部)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完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建设方案包括建设基础、育人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预期成效、阶段性成果。将立德树人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通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6

1-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各门课程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课程应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制定蕴含课程思政理念的课程标准、教案、考核方案等,每门课程至少完成1个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

8

二、

教学队伍

(12分)

 

 

2-1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教学团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善于提炼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因素。由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思政教师组成合理的教学队伍,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使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在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

4

2-2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教学改革,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的课题立项和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精品课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

8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价内容

分值

三、

教学内容与资源

(24分)

 

 

3-1

教学

内容

教学内容齐备,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融合,把思政教育巧妙渗透教学全过程,润物无声。深入挖掘提炼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强调专业伦理、时政要素、劳模(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3-2

教学

资源

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侧重思政隐性价值取向;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材料中的体现;课程标准、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选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实习实训设备配套齐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教学活动;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

12

四、

教学设计与方法

(12分)

 

 

4-1

教学

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从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定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课堂主渠道功能实现最大化。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融入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要素,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重视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学习和教学的需求。

6

4-2

教学

方法

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6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价内容

分值

 

 

五、

教学活动

与评价

(20分)

 

 

 

5-1

教学

模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知识融入专业教育。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15

5-2

评价

体系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学改革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

5

 

六、

教学效果

(10分)

 

 

6-1

学生

评教

学生评价结果,提供课程当年学生评教数据。

5

6-2

辐射

作用

德育功能突出,感染力强,效果明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学生在各类教学活动和各种技能大赛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劳模(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品牌课程开展师资培训形成典型案例起示范引领作用。

5

 

七、

课程特色

(6分)

 

7-1

特色与创新

“课程思政”切入点准确,将“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专业群、专业整体的教育教学,形成课程亮点和特色;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每个专业推荐不少于2门课程参与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遴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