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五个一”工程
优秀评选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三圈三全十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关于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开展课程思政“五个一”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为深化我校课程思政工程建设,展现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现启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优秀评选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原则
1.坚持师德为先、德行兼备原则。把师德师风作为优秀教师评选的第一标准,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师德高尚,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德行一致、以德施教、以德立学。
2.坚持教书育人、以生为本原则。深入教学一线,扎根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中育人成效显著。
3.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公开评选条件、严格评选程序,坚持质量要求、客观公正。
二、评选条件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遵纪守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人师表,师德高尚。
2.我校在职教师,坚持从事一线课程教学、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每学期至少系统主讲1门课程,坚持把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3.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注重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育人实效显著、学生认可度高,学生教学测评结果优良,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示范性。
三、评选内容
1.课程思政联合教学团队
由八个二级学院至少推选1个专业(群)先期组建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选派优秀教师,联合组成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鼓励、支持上海市一流专业先行组建教学团队。评价指标详见附表1。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基础教学部及各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除外),每个专业(教研室)均需推选1门示范思政课程参与校级评选。评价指标详见附表2。
3.课程思政名师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各专业(教研室)遴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备选清单,学校将于年末组织相关比赛,时间待定。
4.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各二级学院每个专业(教研室)撰写1个课程思政案例,主题可与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上海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学校学生培养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如筑梦中国、课程思政实践指南等内容有关。支持鼓励跨专业、跨二级学院联合申报案例。
四、申报需提交材料
(一)课程思政联合教学团队需提交材料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程思政”联合教学团队立项申请表》,见附件1。
(二)示范课程需提交材料
1.《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见附件2。
2.一份课程教学标准。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把握课程思政内涵,细化课程章节(项目任务)知识、技能点,科学设定德育目标,系统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点、教育方法与载体途径等。
3.一套课件、教案。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明晰课程思政融入元素,按章节细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考核方式。
4.一套课程思政案例及改革成效材料。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与实施成果的典型教学案例(包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案例应包括教学设计思路、课堂照片、教师心得、学生反馈、学生、督导、同行评价结果、课程团队专题集体备课会或教学研讨会记录等内容。课程思政案例撰写要求填写《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现》(见附件3)。录制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配套,能够体现课程特色和思政元素的微视频(每个5-15分钟左右,视频大小不可超过500M)。
(三)名师所需提交材料
名师申报需提交《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程思政”优秀名师申请表》,见附件4。
(四)典型案例需提交材料
一篇案例,内容包括指导思想、设计理念、实施举措、成效与亮点、推广与应用。字数至少800字、图文并茂。
五、材料提交
(一)联合教学团队
活动由二级学院、各专业先行遴选,二级学院将组建专业教学团队的名单于10月30日报教务处,基础教学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完成组建的团队名称于10月30日前报教务处,申报书于11月13日(周五)前以院部为单位报教务处邮箱。
(二)示范课程、名师、典型案例
请各二级院部将遴选出的示范课程、名师、典型案例于11月13日(周五)前以院部为单位报教务处邮箱。
请二级学院(部)各专业将以上内容发送至教务处邮箱jwc@succ.edu.cn。
联系人:孟春
联系电话:13917115797
教务处
2020年10月29日
附件1: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程思政”联合教学团队立项申请表.docx
附件2: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doc
附件4: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程思政”优秀名师申请表.docx
附表1: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课程思政校级联合教学团队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内涵 | 分值 |
1 工作机制 | 1-1 组织保障 (5 分) | 二级教学单位党政重视教学团队建设,落实本 级管理,定期督查改进。 |
15 分 |
1-2 团队建设 (5 分) | 负责人原则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至少 5 名团队成员,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合作精神,梯队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 | ||
1-3 制度建设 (5 分) | 制定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及建设方案,制定年度 计划、提交年度总结。 | ||
2-1 总体设计 (10 分) | 研究制定本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 ||
团队包含至少 6 门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 |||
研究与实践,所选课程内容覆盖本团队课程思 | |||
政改革核心内容。 | |||
2-2 | 加强教学设计,注重课程之间学科专业知识与 | ||
2 | 教学设计 (10 分) | 思政教育内容的层层递进与协调关系;编制课 程思政教学标准,明确各门课程、各章节(项目任务)教学内容所对应的价值内涵。 |
40 分 |
教学改革 | 深化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特 | ||
2-3 教学理念 (10 分) | 色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 政”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科学思维、劳模(工匠)精神等六方面 德育元素。拍摄至少 1 个说课视频(包括课程 | ||
思政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改革成 | |||
效等)。 | |||
2-4 | 融通课堂内外,开展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教育、 | ||
教学实践 (10 分) | 组织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相关的实践活动,打 造课程思政品牌实践项目。 | ||
3 评价体系 | 3-1 教学评价 (5 分) | 1. 团队成员教学综合评价平均分90 以上(。5 分) 2. 团队成员教学综合评价平均分85 以上。(3 分) 3. 团队成员教学综合评价平均分80 以上。(1 分) |
25 分 |
3-2 听课评课 (10 分) | 每学年至少开设 2 次教学观摩课,邀请本单位领导、教学督导、教师同行、学生听课,并将 听课、评课记录做好存档备案。 | ||
3-3 多维评价 (10 分) | 提交至少 2 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分享”、 4 篇“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心得交流”、1 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集。 | ||
4 教学成果 | 4-1 教研论文 (10 分) | 公开发表课程思政相关教学研究期刊论文不少 于 1 篇。 |
20 分 |
4-2 教学成果 (10 分) | 自编或公开出版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相关 教材或获得相关教学奖励(教学竞赛、教改项目或教学成果奖) |
附表2: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 | 二级 | 指标内涵 | 分值 |
指标 | 指标 | ||
1.课程团队 | 1-1主讲教师 | 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政治立场坚定,有强烈家国情怀,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注重为人师表,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真善美。 | 5 |
10 | 1-2教学团队 | 团队成员具备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和教研制度,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 | 5 |
2.教学内容 | 2-1课程目标 | 结合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及授课对象等,制定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 10 |
40 | 2-2课程设计 | 在课堂讲授、教学研讨、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等各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元素,做到恰当合理、不生硬。 | 10 |
2-3课程资源 | 注重挖掘和开拓与本课程紧密相关的课程思政资源,形成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库;编写和选用高质量配套教材。 | 20 | |
3.教学改革 | 3-1教学方法 | 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样化,采取启发式、研究性、案例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5 |
25 | 3-2教学手段 | 推动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思政元素展现形式,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 10 |
3-3课程考核 | 将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所涵盖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中。 | 10 | |
4.教学效果 | 4-1学生评价 | 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评价高,学习满意度高,评教效果好。 | 10 |
15 | 4-2同行评价 |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及实施效果显著,同行认可度高,具有一定的辐射和推广价值。 | 5 |
5.课程思政 特色 10 | 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特色亮点工作。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