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年鉴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有奉贤、杨浦、宝山3个校区。设专业44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14个、市级重点专业21个(含上海市一流专业8个)。有市级教学团队25个,市级教学名师6人、育才奖获得者26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资助1人,市级精品在线课程(含精品课程)41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项,上海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4个。教职工796人,其中专任教师51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154人、博士学历89人,双师型教师占67.02%。在校大学生10689人,年内录取新生3817人,应届毕业生3545人,就业率98.84%,签约率94.72%。下辖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上海“A+”级优质中职培育学校,有教职工183人,在校学生1668人。
一、“三全育人”取得显著成效。①思政课程引领作用不断彰显。“上海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及资源库建设”课题获得教育部社科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立项。“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获得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立项。②课程思政质量不断提升,从专业全覆盖到课程全覆盖,现已全面转向提高教育教学成效。“陶瓷器鉴赏基础”课程获评全国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仿古陶瓷制作”和“公共空间室内设计”2门课程荣获“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 ③ 劳模育人特色不断增强。《劳模(工匠)精神引领的“三全”劳育模式探索实践》案例作为上海市劳动教育“典型工作法”推荐至教育部。牵头发起成立“长三角职业院校劳模精神与劳动教育联盟”。 ④育人质量获社会认可。自主招生报考率156.8%,三校生报考率137%,位列上海高职院校之首;上海秋季招生录取线超市投档线134分,在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外省秋季招生超分文理省份投档线100余分,超不分文理省份投档线200余分。
二、改革创新建设职教强校。①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落实《上海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试点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学校82个“双一流”项目执行和绩效达成,组织开展新一轮“双一流”申报。②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承接相关任务38项。③加强专业群建设。主动对接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健康城市建设,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对接行业新技术,新调整组建了数字建造、城市运营管理、市政与生态工程、人工智能应用等4个二级学院。④优化专业布局。新增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智慧城市管理技术2个专业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电子竞技)1个专业方向。⑤深入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牵头“上海服务”证书试点工作,全年证书试点覆盖全校90%专业。⑥提升科研水平。科研服务能力进入全国高职前百名,横向科研项目到款额超过130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了30%。纵向科研取得新的突破,获批国家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子项目2项、教育部思政专项1项,省部级重要项目7项。
三、系统谋划加快“申本”进程。①完成“十四五”规划总规划。全面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确立“建设职教强校,加快办成本科职业大学”这一发展目标,制定了学校发展的核心关键指标并上报市教委备案。②稳步推进申本工作。成立了规划管理与质量评估办公室,研究推进申本各项重大事项。组织开展《学校申本论证报告》编制,启动修订学校《章程》,深入研讨职业本科专业的人培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分学制改革等一系列新课题。③全力解决“办本”短板问题。研究并指导教学成果奖申报,教授数、博士和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占比等按计划达标。推进校区调整和校园基本建设进程,完成了宝山校区产证办理和奉贤校区规划设计工作。
四、队伍建设激发人才活力。①超额完成“揽蓄计划”。举办(首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线上线下论坛,全年完成人才揽蓄8人,招录人才47人,其中:学科带头人7人,占比14.9%;博士19人,占比40.4%;教授5人,占比10.6%;副高8人,占比17%。②形成更具激励性的人才政策。启动首轮管理岗星级职员申报,推进思政教师专技职务评聘政策落地,制定《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师德标兵评选与表彰办法(试行)》,修订完善博士、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健全教师荣誉体系,配套完善奖励性绩效制度。
五、对外交流展现城建担当。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中甘国际集团白俄罗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白俄罗斯明珠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培训员工350人次。学校中泰合作案例《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共谱中泰友谊篇章》被收录于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优秀案例选集》。学校为40余家在柬中资企业主管开展培训,向巴基斯坦塔克西拉省立技术学院提供建筑工程技术培训课程。②服务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2239人;非学历社会培训完成人数近45000人次。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组建长三角绿色智能建造产教协同创新联盟,举办2021年长三角城市发展论坛,发布《2020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长三角中小城市活力研究人才篇》。牵头成立长三角中小城市研究专委会,与蚌埠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创新发展研究院。
六、强化党建引领事业发展。①胜利召开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二级党组织按期换届。实现了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1人获评教卫系统优秀党员,1人获评教卫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1个党支部获评教卫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党支部共同申报教育部第三批“样板支部”。②开展“百年百课”“百年百人”“百年百事”系列项目。“学生事务中心学生团队建设”项目入选市教卫工作党委重点民生项目,“职业院校教师分类评价改革”项目入选市教卫工作党委重点发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