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年鉴
时间: 2019-01-02 14:33:39      阅读: 990

2018年概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9350人,毕业生4229人,就业率98.37%,签约率88.48%,进入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和建筑类百强企业就业人数跃升至300多名。在编教职工625人,人事代理76人,其中,专任教师435人,副高以上职称134人。学校有上海市骨干专业14个,中高职贯通专业19个,高本贯通专业2个,上海市级教学团队18个,上海市级精品课程34门。获省部级各类项目27项,经费1438万,横向科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签署合同37项,合同金额385万元,校内科研项目立项122项、经费300余万元,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9项。

一、推动顶层设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履行“三大主体责任”,规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核准并实施学校《章程》。经校内初拟、教代会审议、校党委通过、市教委审批等环节,现已审核通过《章程》。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学校五年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启动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192023年)、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编制工作。形成“新城建”共识。确立了“立德、立人、立业”校训,成立校友会,筹划“三立”教育发展基金会。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基本收官。成了“创建A类优质院校评估”两个阶段的总结汇报,开展上海市高校二维分类评价的自我评估。优化专业结构。新增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物业管理(智能管理)、物流管理(铁路运输)等5个专业(方向),初步形成了土木市政工程类、健康养老类、城市智能管理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文化与艺术传承类、商贸流通类等6个专业群。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物业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护理和文物修复与保护4个专业获得立项,“现代学徒制千生计划”基本完成。食品质量与安全、酒店管理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和市教委中期检查。推进双证融通专业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机电一体化2个专业获批成为上海市第三批双证融通试点项目。推进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继续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组成教学督导组对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第三方督导,推进30个专业、60门课程参与诊断与改进工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专题讲座和专项赛事累计近50场,孵化落地创业项目12个,聚集校院两级双创项目近130个。

三、加强思政工作。推进课程思政试点。在2018级学生中全面实施思政实践课教学,在基础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中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国城事”新增10个授课单元,推进在线课程建设。“综合素质培养”课程成果汇报——“让每一个青春都出彩”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开发“走近劳模”课程,成立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教育中心,举办“劳模(工匠)精神教育实验班”。建立了2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14个劳模育人实践基地。“走近劳模”暑期社会实践团获2018年“知行杯”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二等奖。在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发挥共青团的思想引领作用。学校团委在2018年度上海高校共青团年终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在全市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第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举办新入职教师培训班并举行入职宣誓,举行从教三十年教师颁证仪式。150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专题网络培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推进实施“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提升计划和“上海市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共有21名教师分别获得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和国内、国外访问学者计划支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了“辅导员星级管理办法”,辅导员团队在上海市辅导员素质拓展活动中获得团体三等奖。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全年新招聘77人,其中博士20人,高级职称19人。制定并实施柔性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柔性聘用高层次人才5名。

五、积极服务社会。科研工作显著进步。《上海城市管理》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继续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举办各类培训班129个,总培训量近1.1万人次;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3014人。积极促进教育发展。承办市教委首届养老护理技能培训班、国家文物局文博相关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研修班。组织开展上海市养老建筑设施地方标准的制定。承办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统一考试。服务重大任务和社会公益事业。101名学生志愿者全程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826名学生参加义务献血,“铁路志愿服务队”再次受到上海铁路局上海站春运表彰。

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办学影响力显著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举办2期“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人才研修班,设立“鲁班学堂”,培训10个国家(地区)50多名学员。派出专业团队培训205名印度尼西亚学员。做好援建工作。继续开展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新疆喀什住建系统领导干部培训,启动对口支援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重视校企合作。全面推进上海建筑职教集团工作,开展了课题研究、师资培训、教师企业实践、师生和企业员工技能大赛等各项活动,并积极推进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培训。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中央媒体和本市各大媒体报道学校改革发展92篇次,学校推进中英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工作被市教委选为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形成专报上报至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以及上海市委、市人大、市府、市政协办公厅。校训故事入选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主办的校训专题广播系列节目。《中国城事》栏目在东方广播电台播出,援边精神进校园专题片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案例被《2018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选用。

七、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制定或修订各类规章制度100余项,在绩效工资、岗位职责设置等重要改革方案酝酿过程中召开座谈会近30次。开展“城建下午茶”“校领导与学生面对面午餐”等活动。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完成学生公寓“6T”三星服务创建。杨浦校区4号楼获得上海高校学生公寓“6T”管理五星级示范公寓,杨浦校区3号楼、奉贤校区1号楼、2号楼、10号楼获得四星级达标公寓,奉贤校区5号楼9号楼获得三星级达标公寓。改善校园环境设施。积极协助做好奉贤校区规划调整工作,现已获市政府批复,即将进入土地收储和房屋测量环节。做好与杨浦油库的土地置换工作,以相互利用方式收回约2万平方米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