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 2023年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教学改革培训班圆满结束。培训围绕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和教学能力比赛等专题,邀请职教领域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着力解决了我校在教学成果奖申报、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等方面的存在的困惑及现实问题。
新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例会上,校长叶银忠对本次培训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此次培训班内容详实、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相信参会的老师们必有所获,必有所得,同时,他鼓励老师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满信心、更新观念,为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在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7月11日,由副校长仓平首讲《文化技艺并重 传承创新并举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经验分享》。讲座结合五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经典案例,从分析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获情况入手,结合成果奖申报体会,立足眼下上海高度重视2026年教学成果奖的孵化工作,思索国家教学成果奖培育建设的启示,讲授了教学成果的切入视角、凝练方法、成果申请书的撰写技巧和支撑材料的选用等内容。
7月19日,上海市东方学者,上海轻工工匠,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团队负责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李刚教授做主题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经验分享》专题讲座。李刚教授结合多年的职业院校工作经验和自己主持的课题,立足新形势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实际,围绕申报工作前期准备、申报书的具体填写方法及立项后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等,用丰富真实的案例演示了创新团队申报工作如何进行选题和路径突破,为申报团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培育路径及建议。
7月26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总督学,原党委委员、副校长成军教授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教学能力比赛为载体》专题讲座。她从“精密安排备赛流程”、“精准把握比赛要求”、“精细设计参赛作品”、“精心凝练作品特色”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向教师们阐述了比赛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8月2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王华杰教授开展主题为《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课建设实践》的专题讲座,紧扣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自身丰富的国课申报和评审经验,从国课的建设背景出发,对课程的逻辑、内涵进行了解读,从如何组建团队等实际出发,并就如何培育、建设、申报国课项目展开了论述。他表示,国课的培育离不开对高等教育发展大势的把握,离不开信息化手段,老师们应在细致系统的调查研究后潜心思考,按照重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原则做出科学合理的选题,在选题时尤其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
8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守贵作了主题为《养老专业群建设思路及方法》的专题讲座。罗守贵教授用独特的视角、针对性的剖析,用问题导入式开讲,从人口老龄化提早到来、国内外人口结构、生育率的问题;中国人口结构演变带来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我国的比较优势迅速下降甚至快速消失等现实问题入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分析了经济发展对人口问题的影响,用实际数据说明未来养老产业市场巨大,用专业的思路分析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养老产业发展与专业群建设等问题。
8月23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越教授作了主题为《通识教育的新模式探索--《通识研学》课程教育改革 》的专题讲座。他从通识教育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和西方通识思想的缘起、归结中国通识思想的核心、对现代通识教育大事记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与会教师们明确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区别了通识教育与专识的不同关注点,引入思政教育是注重对学生德识的培养。
9月6日,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娟作了主题为《国家级项目申报技巧及如何带团队》的专题讲座。罗娟教授结合自身的体会对教师国家级项目申报技巧、如何组建、带领团队建设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她表示,教师们不能为了参赛而刻意准备一门课程的某一段教学内容,参赛作品要真实存在、经得起推敲,能够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
本次培训班由教务处主办。学校各二级学院领导、专业群负责人、专业主任及各专业骨干教师、教务处全体人员及兄弟院校领导、教师等近一千五百余人参加了本轮培训学习。
供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