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校协同育才 共育银龄守护者
——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携手康而寿公司打造智慧养老产教融合新高地
2025年4月1日上午,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与上海康而寿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顺利开展。双方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纽带,围绕党建联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并达成多项合作共识。此次活动不仅是校企协同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创新实践,更是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上海“大城养老”战略的重要举措。
【智能科技赋能 共探银发服务新范式】
上午9时30分,在上海康而寿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商立华的引领下,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左韵、专业主任蔡晶晶及专任教师朱艳梅、王岚、王书慧参观了企业智能化适老设备展示中心。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健康监测系统”吸引了校方高度关注,该系统通过智能血糖血压检测仪实时上传数据至云端平台,可动态追踪老年人健康趋势。还有许多适老化移动、洗浴设备,充分展示了智慧养老领域适老化设备能够协助降低护理风险。
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居家介护服务模式,结合本土化智慧化改造,已形成覆盖机构养老、社区托养、居家照护的全场景解决方案。“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照护延伸”,蔡晶晶在参观中强调。左韵对此表示:“智慧养老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人文的复合型人才,这正是我们专业建设的核心方向。”

【需求导向育人才 校企共绘育人蓝图】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企业方代表商立华、朱敏敏系统介绍了公司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居家项目、日托长照、护理机构、特色项目。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医院+居家养老”、家床项目、个性化智慧养老服务等新理念已逐步落地。商立华特别提到:“当前行业亟需既掌握智能设备操作,又具备人文关怀素养的双能型康养人才,这正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切入点。”
对此,蔡晶晶详细阐述了“三维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以“智慧技术应用+老年照护+健康管理技能”为课程主线,构建“校-企-社区”三方联动的实践平台,并融入“1+X”职业资格认证。朱艳梅补充道:“我们已有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以及成熟的智慧养老实训中心,未来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全场景模拟教学。”

【协同创新谱新篇 党建联建强根基】
在合作洽谈环节,双方达成三大战略共识:
1. 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企业将提供养老护理员等实习岗位,校方派驻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未来可以联合开发《智慧适老化设计》等新型活页式教材;
2. 共研智慧养老解决方案: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场景,校企联合申报“AI辅助失能老人康养”等科研课题,探索智能康养机器人、远程医疗监测等创新应用;
3. 共享职业发展资源:双方就技能大赛、培训指导等方面共享资源,把“服务好每一位老人”的企业宗旨与“为老服务育人”的教育使命深度融合。
【服务银发中国 彰显职教担当】
据统计,上海60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已突破36%,而智慧健康养老专业人才缺口高达5.8万人。此次合作中,校企双方特别关注“数字鸿沟”破解方案。例如“代际数字反哺”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银发族智能设备使用工作坊”,这一设想获得企业方高度认同,计划纳入社区服务项目。学院培养的不仅是养老护理员,更是有情怀的“银龄守护者”,共筑人才培养高地、共创智慧养老标准、共担社会责任使命,是新时代职教人的必答题。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以此次访企拓岗为契机,率先构建起“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育人生态。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一幅“科技赋能养老、职教服务民生”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既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老有所养、老有颐养”的美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