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风采展|红色寻访话青年音(四):溯源·一大印记


[2025-03-02 12:25:38]

寒假,对于大学生而言,是走出校园象牙塔,投身社会熔炉的黄金时机。当同龄人在假期选择安逸,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背上行囊,踏入基层社区、偏远乡村、企业工厂,用汗水与热情开展社会实践。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探寻寒假不一样的成长轨迹 。

成员信息

23会计2班陈玉玲

23会计1班顾依茹

实践过程

  image.png

  在繁华的上海,有一处静谧之地,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那就是中共一大会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开启一段探寻红色历史的旅程。

  在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前,我们团队先收集与整理资料,全面查阅图书馆、纪念馆等保存的文献资料,梳理了解与中共一大相关的重要线索和关键信息,学习构建了项目的理论与基础。

  踏入会址的那一刻,庄严与肃穆之感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复原的会议室场景,简朴的桌椅、昏暗的灯光,仿佛瞬间将人们拉回到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秘密召开。1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怀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image.png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介绍了会议的背景、经过以及重要意义。展厅里陈列的历史文物、珍贵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再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那些泛黄的纸张、陈旧的书本,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

  参观途中,我们不时停下脚步,凝视着这些历史的见证者,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在沉思中,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辛以及革命事业的伟大。

image.png

  为了更深入地感受这段历史,会址还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项目。在数字展览区,我们通过触摸屏参与了时空对话活动,与早期共产党人进行虚拟交流,仿佛亲耳聆听到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置身于当年会议的模拟场景中,亲身感受到代表们秘密聚会的紧张氛围和崇高使命感。

  此次实践,让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从中共一大会址走出时,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更加坚定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实践心得

  我们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图片资料,生动再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地全景: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

image.png

  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纪念馆的展出从近代以来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通过实物、影像、视频、解说相互结合的方式,充分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变的道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直处于人类文明的前沿。在近代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近代的落后。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英法烧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甲午中日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此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