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剪辑 受访者/图、视频
每天早上8点去帮忙整理快递,到中午12点,回家居家办公,处理单位的工作,简单休息后,晚上继续去值守快递柜,“大白”不够时,立刻顶上……这就是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罗山一村95后社工吴益帆这几天的日常。
3月10日起,吴益帆居住的罗山三(2)小区因为发现确诊病例需要闭环管理两周。于是,他从一名社区工作者“就地”变成了防疫志愿者。
出生于1996年的吴益帆,毕业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9年进罗山一村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工作后不久,便遇上了疫情,可以说,他既是社区新人,又是防疫“老兵”。
就在自家小区闭环管理的前夜,凌晨两点,吴益帆接到了紧急电话,他马上起床,赶到居委会,听从属地居委工作人员的安排。“尽管这里不是我工作的小区,但却是我自家的小区,作为职业社工,我应该带头。”
自此,吴益帆穿上了大白防护服在确诊病例楼道跟保安一起值守,帮隔离楼道的居民送快递、送外卖。起初,父母不放心,他就通过微信,让父母安心。
除此之外,吴益帆还需要在快递柜整理快递,帮助有困难的老人送快递上门……这几天,对于他来说,时间真是不够用。
与此同时,他工作的罗山一村小区疫情防控形势也很严峻,他在自家小区当志愿者的同时,手机里的工作群也在滴嘟滴嘟发布着工作消息。
经过协调后,吴益帆腾出了居家办公的时间,以便及时收看工作消息,也不用担心最新的工作文件丢失、图片过期。他离开两周时间,需要远程管控。
“今天是我家小区闭环管理的第四天,这四天也是我工作以来,承载量最大的四天。”吴益帆很忙,忙得几乎没有时间接受采访,他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防疫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协调、共同努力。“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希望能做得更好。”
当年,参加三校生高考时,很多同学都说吴益帆的性格很适合当社工。填报志愿时,吴益帆也选择了社工专业。
“我从事社区工作已有3年,可能我做得并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工作业务和待人接物的能力。”吴益帆说,“希望这一波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我会继续加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剪辑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2/03/13/1647163386138514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