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会多采用斗拱的形式?如何让社工专业的学生体会到社工这个职业的价值?......12月15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在学校奉贤校区举办。学校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导游基础》《绩效管理》《会展概论》《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等5门课程的主讲教师通过说课、案例介绍、课堂演示等形式展示了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及成效,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将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的教学特色。
示范课《会展概论》片段展示
在《导游基础》这门课上,教师吴茜以热播剧《延禧攻略》为引子,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国古建筑中斗拱这种建筑形式的历史文化。在课前,吴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让他们对斗拱及中国古代建筑构建有了基础了解。在展示课上,吴老师通过阐述旅游资源的历史发展,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引导学生将优质旅游资源和文化融入现代化酒店产品设计及服务运行中,培养学生传承、传播和践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上的创新性思维,成为会讲故事的新时代酒店人。
《导游基础》课程说课展示
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这门课上,社会工作专业主任陈丽丽带着6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讲述了一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故事。“其实这样的老人就在我们身边,可能会是我们不熟悉的人,也可能是我们的家人。”陈丽丽说,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这类老人内心的需求,从而感受到所学专业的意义。陈丽丽告诉记者,除了校园里的主课堂之外,学校还通过项目设计以及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走进养老院,在实践中体会社工工作者的价值和责任。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敬老院为老年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活动现场,在《绩效管理》展示课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任时长胜老师融入载人航天精神,通过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和工作的源动力,将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主任张忠于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导入的方式,聚焦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广交会和进博会,展现了中国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复兴等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主任王春春老师在教学案例介绍中,将爱岗敬业精神和工匠能力培养等要素精准切入,践行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在点评环节,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对上海市创新提出和率先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各门课在价值取向上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推动全员协同育人作出制度性安排等做了重点阐述和解读。他表示,学校要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推动大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充分凸显劳模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等职业院校特征的内容。他说:“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要处理好专业和思政的关系,尊重各专业原有课程体系逻辑和专业教学的规律,真正实现‘盐’溶于汤。要长效推进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见功见效。”
在采访中,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褚敏表示,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准确把握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从内容把握、方法研究、能力培养、机制保障等方面全面着力,重点聚焦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建设、劳模工匠精神育人特色等内容,进一步探索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融合发展之路,为本市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提供城建方案、贡献城建力量。
据记者了解,自2019年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以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以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建设为契机,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用足用好第二、第三课堂大平台,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在凝练专业内涵基础上,校企紧密合作,对接“上海服务”品牌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创新改革建设,打造“让每一个青春都出彩”的育人工程,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作者:魏小潭 编辑:曹铒 )
原文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7946833_30593_dyjy.html?app=1&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