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与上海红色资源转化运用” 研讨会暨校级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2023-11-20]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608

揭牌仪式(1) - 副本.jpg

11月17日下午,由我校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与上海红色资源转化运用”研讨会暨校级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杨浦校区举行。学校党委书记褚敏,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戎,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院徐光寿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上海师范大学马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共同为中心揭牌,8位专家学者受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来自沪上高校、红色场馆、研究机构等单位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马院院长徐文越主持。

褚敏书记发言(1) - 副本.jpg

褚敏在致辞中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学校举行“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与上海红色资源转化运用”研讨会,成立校级“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色资源育人”研究中心,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建设我校特色马院,提升学校思政创新能力和育人水平的重要举措。褚敏希望研究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根本目标,以上海红色资源为主要抓手,强化目标定位,明确发展特色,打造一个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为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学校思政育人质量,推动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高质量建设上海高校特色马院提供智力支持。

王戎院长(1) - 副本.jpg

王戎对研究中心的成立和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我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发挥智力密集优势,把建党精神发扬好、传承好;第二,发挥资源集中优势,红色资源挖掘好、运用好;第三,发挥组织协同优势,把研究平台建设好、管理好。

张志丹教授指出,要盘活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在挖掘上下功夫,着力讲好三个方面的故事:一是讲好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的故事;二是讲好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的故事,特别是党在上海革命过程中的群众斗争和统战运动的故事;三是讲好上海改革开放和改革创新的故事。针对怎么讲好这些故事,他强调:一是利用专家队伍研究凝练出好故事;二是要营造一个人人愿意讲、人人以此为豪的氛围;三是要贯穿大中小学的红色文化教材体系和教育体系,让红色故事走进社区和乡村等基层单位。

徐光寿教授运用丰富的史料和对比分析,阐释了上海“三地”的地位和红色文化的特点,上海既是党的诞生地、初心萌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又是中共中央的常驻地、中国革命的启航地、统一战线的提出地,论证了上海红色文化“五个之最”的特点,即时间最早、分布最广、样态最多、规格最高、做的最好。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华东理工大学马院杜仕菊教授从理论上厘清了“大思政课”因何而大、何以为大、如何做大、如何大而有为等基本问题,提出从五个方面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实现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相统一的目标:开阔红色文化育人的“大视野”,建构红色文化育人的“大课堂”,创建红色文化育人的“大载体”,铸就红色文化育人的“大目标”,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的“大团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院副院长庾向芳教授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红色底蕴,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的价值。她还提出了融入的三条有效路径: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式嵌入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将思政课开进纪念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将传统课堂叠加云端课堂,发挥科技育人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马院党委副书记崔海英教授指出,在高校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要多方参与、多措并举、多点发力,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来解读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二是活用社会资源来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价值;三是从网络空间育人视角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阐释。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调研员严亚南在谈到“如何利用上海改革开放时期红色资源开展思政教育”这一问题时,从一个长期跟踪上海改革开放历史的研究人员的经历和经验出发,提出依托上海改革开放中大量可感可知可触摸的历史资源,组织带领学生开展口述史工作的路径,认为这样更有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她还从内容、形式、成果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做法。

我校马院沈玉梅教授指出,红色资源展现了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利用红色资源育人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振力气、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因此,需要做好红色资源的理论研究,加强红色资源的活化与转化,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红色资源育人合力。

红色场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上,红色场馆承担着光荣的使命。原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徐云根研究员指出,中共一大纪念馆聚焦打造“三个高地”,守护好、建设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是通过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殿堂、活化利用馆藏革命文物、组建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措施打造中共创建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呈现高地;二是借助“丰富表达”、“跨界联合”、“科技赋能”等手段打造中共创建故事的讲述和传播高地;三是通过搭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平台、组织高标准学术研讨活动、策划高质量主题展览等方式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和阐述高地。

中共四大纪念馆童科馆长以“数字赋能新时代 红色发展新征程”为题阐释了中共四大纪念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经验:一是研究立馆,用数字讲好党史故事;二是数字赋能,合力利用并突破有限空间,办好智慧展陈;三是运用媒体,让孩子们从“听讲者”变身“讲述者”,使青年受益;四是守正创新,使红色数字陈列不断迭代。

作为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唯一一家上海高校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职教特点、城市特色,系统挖掘上海红色资源,推出党史主题特色思政课“筑梦中国”,走进历史建筑,讲述红色故事,出版《上海建筑中的红色记忆》等论著,开发“讲好奉贤红色故事”系列党课,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取得了积极进展。作为高职院校首家成立的校级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将立足育人导向,打造开放性平台,加强馆校、校地合作,加强研究成果的集聚,有力支撑“大思政课”建设,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