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康街区生活着一群租户,他们从武康街区收获了什么?又想为社区做些什么?日前,徐汇区武康居民区党总支特意邀请了武康大楼及武康辖区内的租客代表相聚于大隐书局·党群服务站,以“租房,您最看重哪方面?”为主题,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主持人秦畅,区委组织部、区司法局、湖南路街道相关部门和专家团队畅谈心中所想。
金融企业的主理人薛岚女士是此次讨论中较为年长的代表。因为一些家族渊源,她酷爱老建筑:“我的办公场所选在虹口,而自己租住在武康大楼,这都是因为我有‘老房子情结’。作为一个上海人,我对风貌区文化和市井文化都非常有兴趣。”此外,武康路周边的艺术氛围浓厚,她的孩子作为一名艺术家,也在湖南路街道的安福路胶囊画廊举办了国内第一场个展。
租住在淮海中路1818弄的李忠浩有着与薛女士相近的考量:“我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在读研究生。选择住在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地理位置。这里离我们学校非常近,距离环贸商圈、上海大剧院、上音歌剧院、美琪大剧院等也都比较近,对于学习、演出和日常生活而言都非常便捷。近年来,衡复风貌区的建设,以及武康大楼旁新开的元龙音乐书店,对学习音乐的我而言极具吸引力,也使我坚定了继续在此处租住的想法。”
租住在武康大楼以及周边历史建筑中的代表们纷纷表达了相近的“老建筑情结”,以及对便利环境的满意。
祖籍浙江的羊鎏先生表示,他与太太也因对老建筑、老街区、梧桐树情有独钟,而租住在武康社区。原因除了“区域的氛围”,还有“人的氛围”:“我觉得这个街区的居民,不管老少,心态都非常平和。前段时间,一楼的老夫妇还‘投送’给我们自制的梅干菜烧肉。此外,这里不会对租客另眼相看,不管是居委还是邻里,都很关心我们,同时又保持了一个很适当的距离。”
为了“换个环境”而租住在中南新村的赵佳女士表示:“小区门卫非常尽责,邻居也都很友善,二楼的大姐每天都把走道内的公共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楼组长李晓林也非常棒,每天在微信群里发布通知、关心居民。”武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柏祖芳书记补充介绍道:“弄管会为小区的管理出了很大的力,赵女士表扬的门卫正是弄管会负责聘用的,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居民自治。”
“网红”街区带来的烦恼依然是大家感触颇多的一个话题。租住在武康大楼“船头”位置的薛岚女士表示:“我喜欢烹饪,喜欢在朋友圈‘晒’一些自己做的菜,但每次去阳台上拍照,长枪短炮真的会造成一些‘心理障碍’。”租住在武康大楼已有四年半的裴蕾女士也表示,2019年左右,武康大楼突然走红,周边的咖啡馆、餐厅里的人越来越多。此外,租客们还提出了诸如周边地区的施工噪音影响睡眠,大楼内、弄堂里有非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
“我是一名党员,平时就经常做一些公益活动和志愿活动,很希望为社区做一些事。”租住在武康居民区的租户卧虎藏龙,各有所长又同样热心于社区事务,纷纷表示愿意为社区贡献力量。而武康居民区内的老年居民较多,讨论现场,许多年轻人表示自己愿意向有需要的老年居民伸出援助之手,柏祖芳书记也对租客们多年的热心义举表达了感谢:“比如李忠浩这个小伙子,在疫情期间负责帮武康的很多老年居民送饭。”
此次讨论还邀请到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著名建筑专家、沪上知名“行走达人”、徐汇区“跟着最美人物做志愿”联合发起人之一的周培元。作为常年从事历史建筑推广讲解活动的城市行走达人,他也对武康情有独钟:“我带队参观武康路有近200次吧,对武康路非常有感情。我不仅讲建筑和周边的环境,更多的是讲建筑背后的故事。”周培元表示愿意带着武康的“原住民”们体验一下城市行走。他也鼓励有意愿的“原住民”们与游客和谐交流,向他们科普这里的历史。
周元培还表示,“黑导游”讲解随意、误导游客,可以搭建一些正规平台,引导游客了解正确的武康历史。有正规合理的了解、交流渠道,游客们才能体会到武康路在“网红打卡点”之外的独特人文价值。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单位:徐汇区融媒体中心、徐汇区湖南路街道
责任编辑:朱霖 刘彦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