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观察:总理报告大家谈|教育专家:确保普惠性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整体提升


[2021-03-10]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1709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2021-03-05 16:36

教育人为总理工作报告点赞!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教育


——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副教授张艳辉指出,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对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公平、保障更多适龄幼儿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以及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保障和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教育质量成为当下及未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议题。


张艳辉副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比如幼儿园教育质量观的偏离、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外部教育质量保障支持系统乏力等。她认为,普惠性学前教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政府在提供财政资助的同时,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问责程序与相应的监控机制,形成对幼儿园和个人的约束力,保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及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校长郭洪涛表示,这是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转变,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指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紧扣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求,是摆在“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郭洪涛告诉记者,该校围绕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组建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通过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深化协调同人机制,不断增强与行业企业岗位的贴合度;通过推进“三教”改革、开展29个“1+X”证书制度试点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与腾讯等共建了6个产业学院;通过与共建专业、共享基地、共同研发等,与企业共建了 300 多个校外产教融合基地;通过依托职教集团的战略支撑,完善“合作开放、多方共赢”机制等,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内涵、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原文链接:https://www.51ldb.com/shsldb/sz/content/0178015e81c0c00100005499e74cbcb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