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兴趣和工作二合一
这位00后“创客”点燃创新梦想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李嵩如今成为一名青少年创客教育导师。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
今年2月份入职,3月份转正的李嵩是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应用学院2022届应届毕业生。 曾经参加过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代表上海出征全国赛事的他因为专业能力过硬,很快就物色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当一名青少年创客教育导师。兴趣和技术是他找到心仪工作的敲门砖。 尽管因为疫情,他刚转正没多久就居家了,但这几个月李嵩也没闲着,在家捣鼓了一台3D打印机,为未来的新课程做准备。一上班,他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在线面试学生。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学生时期就确立职业方向 李嵩是城院2022届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届毕业大学生,早在今年年初,他就面试了多家青少年创客教育公司,最终突破重重考验,进入了一家从事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外资培训机构 Wowkids,从事教育培训。 入职、实习、转正,对别人来说难熬的考验期,对李嵩来说却像按下了快进键。今年21岁的他告诉记者,他到公司实习一个月,公司人事就和自己签了正式合同,他也成了班里最快转正的人。 这样的高效就业与他在学生时期已经做好的职业规划分不开。原来,早在就读大学期间,李嵩就利用暑假做过许多兼职,有设备检修员、产品销售员、助理教练员等,就在这样一次一次的职业尝试与体验中,他找到了自己心中的职业方向——成为一名青少年创客教育导师。 李嵩性格外向,脑子里总有灵感浮现,同时热爱动手创作与分享。在兼职期间当助教的时候,他对当一名创客情有独钟。创客的英文叫maker,本义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如果你有过硬的技术,找工作不是特别困难。”对于自己的同龄人,李嵩的建议是,就业的话要摸清方向,为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学技能。最佳的结果是自 己的兴趣恰好又能成为工作,这样工作起来会非常有动力。 哪怕是疫情封控期间居家休息的时候,他也没有停止探索,自己在家组装了一台3D打印机。“之前,我还组建了一台全向移动小车;利用国产物联网芯片,加上手机端,控制其移动并且可以发射水弹;我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可以控制的两轮平衡小车。”李嵩介绍说。 明确目标就要去奋力追梦 学生时期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李嵩的学习动力更足了。2020年,他如愿获得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移动机器人项目”赛项的参赛机会。 众所周知,在职业院校,参加技能大赛是学习专业技术技能最快且最优的途径,得到这次机会的他投入了百分百的努力,训练期间异常刻苦,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获得二等奖,并顺利进入了上海集训队。集训队里的队员,个个都技术精湛,大家都很拼,在高强度的集训下,他的专业技能水平突飞猛进,并最终入围了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上海代表队,在当年底的大赛中获得了优胜奖。 有了全国大赛的磨练和经历,他在训练规划中更加成熟自然和从容不迫,和老师队友们共同钻研,不断突破机器人比赛项目中的技术难点,时隔一年之后,2021年,他又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第二届 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大赛上斩获一等奖,并作为代表参加金砖国家国际交流赛。 在进到Wowkids创造力中心实习之后,他平时主要的工作是带领5-6年级小学生完成创客项目,其包括 Arduino编程控制、传感器介绍与应用、简单的电路讲解,这些内容和他的大学专业学习高度匹配,同时也是他所热爱的,大学三年的努力与积累,让他在工作当中格外自信,实习期间表现优异。 就业小秘诀 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人生“最优解” 在李嵩看来,大学就是一个职业生涯实验室,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一次又一次“试错”和“校对”,直到找出正确的结果;大学也是一个训练场,有着提升自我价值所需的一切环境与设备;大学还像是一个温室,她会呵护你,保护你。 “一但离开了校园,你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所以希望每一位还没有毕业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就要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人生‘最优解’。‘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请相信,往往越努力的人就越幸运,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李嵩想对自己的同龄人说。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应用学院院长纪永告诉记者,目前该院的就业率达到了65%左右,学院开设的不少专业属于市面上的紧缺专业,十分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他建议大学生在就业时眼光不要太高,先就业再择业。不要太在乎眼前的薪资和工作环境。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2-06/21/content_1325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