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网 记者:李若楠 编辑:见习编辑 尹尚胜男 2018-05-04 11:17|
|
图说:上海援边干部现场分享援疆经历。学校供图
【新民网·最新报道】他们职业各异,有大学教授、医生和学校校长,他们在援边时都不忘时刻问自己:“为什么援边?要做些什么?能留下什么?”昨天下午,7位上海援边干部来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在“援边精神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与师生分享自己的援边故事。
“去援疆是积极争取上了这一人生难得的机遇,可以说是毅然决然,无怨无悔。” 2013年,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陶文捷被选派。在当地一工作起来,就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体、忘记了时间。曾因肾结石发作,两次住进喀什第二人民医院。母亲身体不适,陶文捷也无法专门请假回家探望,只是利用回沪探亲之际陪伴老人几天,之后又按时回到喀什的工作岗位上。
回顾援疆经历,陶文捷说道:“三年半的时间在人生中是短暂的,但是履行一项特殊的国家职责,潜能会被唤起,才华与能力会随之迸发。事实证明,援疆岁月就像一条大河,历练了我拼搏进取的意志和决不言败的品质,成就了我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图说:“援边精神进校园”活动启动,7位援边干部被聘为学生“人生导师”。学校供图
真正走进喀什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上海仁济医院副主任医师陆任华喀什才发现形势有多严峻。喀什的尿毒症患者很多,但手术水平落后,他举例说,在治疗尿毒症前,需要在手臂上做一个手术,在上海这只是一个小手术,在当地却从未成功过。
在喀什当地医生紧张的注视下,陆任华为一位患者进行了这项手术,手术成功了,当地医生激动地紧紧拥抱了陆任华。“从‘输血’到‘造血’,我们在喀什留下了一群‘肾’斗士。”陆任华欣慰地表示,他离开的时候,当地的医生已经能够独自完成这项手术。
在现场,7名援边干部被聘请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将走进校园课堂,与师生面对面,介绍援边情况及工作成果,讲述更多援边故事。(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