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上海:是什么支持他,在边疆留下来?援边精神进校园,听他们的援疆故事!


[2018-05-04]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1280

是什么支持他,在边疆留下来?援边精神进校园,听他们的援疆故事!

作者:杨青霞

编辑:杨青霞

时间:2018-05-03 20:20

“从援疆第一天开始,我始终用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开留什么?拷问自己,它让我不忘初心,不断前行。”陶文捷对台下500多名城建职业学院的师生讲述三年半的援疆经历。

今天下午,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杨浦校区举行“援边精神进校园” 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新受聘的“人生导师”走进校园课堂,以“家国•理想•责任•奉献”为主题,与师生面对面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介绍援边情况及工作成果,讲援边故事。

陶文捷2013年选派时,已超龄了,在新疆三年多的时间从最初身体的不适到对家人的思念,是什么原因让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下来了呢?陶文捷说:“去援疆是积极争取上了这一人生难得的机遇,可以说是毅然决然,无怨无悔。”

三年援疆过程中,陶文捷对家人的关心只能放在心里,每当与家人通话时,听到的总是报喜不报忧的信息。母亲身体不适但由于工作的关系,陶文捷也无法专门请假回家探望,只是利用回沪探亲之际陪伴老人几天,之后又按时回到喀什的工作岗位上。

陶文捷有不少慢性病,比如高血压、冠脉钙化、肾结石,每天都要吃药。曾因肾结石发作,两次住进喀什第二人民医院,肾结石发作时,全身胀疼难忍,坐卧不宁。第二次肾结石发作时,陶文捷的爱人和女儿正好在喀什探亲,那天,为了排出结石,忍疼在宿舍里蹦跳到晚上12点,豆大的汗珠身上往下淌,爱人和孩子在旁一边搀扶着他,一边抹着心疼的泪水。但是陶文捷一工作起来,就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体、忘记了时间,更忘记了亲人让去医院检查的嘱咐。

陶文捷回顾往昔说道:“三年半的援疆经历,给予了他最深的印像是:同样的生命的长度,可以有不一样的生命宽度和深度。三年半的时间在人生中是一段短暂的时间,但是援疆岁月却是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履行一项特殊的国家职责,在这样的环境中,潜能会被唤起,才华与能力会随之迸发。事实证明,援疆岁月就像一条大河,历练了我拼搏进取的意志和决不言败的品质,成就了我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上海建筑职教集团拟在本市三所高等学校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不忘初心,重温援边情;牢记使命,扬帆新征程”——援边精神进校园”活动。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校长叶银忠在致辞中表示,“援边精神”是宝贵的、独特的教育资源,对学校的育人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说,希望广大学生向援边干部学习,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感悟和传承援边精神的过程中不断充实、提高和丰富自己。

http://static.zhoudaosh.com/EBCBC73FF29B96468DE4B5211000F2A0905723697AB25679D64C5C0DA00082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