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占比与人才贡献,和经济发展高度相关。
人才与资本,哪个对经济的影响更大?长三角中小城市,人才活力如何?……在日前举行的2021长三角城市发展论坛上,由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编撰的《2020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长三角中小城市活力研究·人才篇》(以下简称《报告》)给出了答案。
《报告》对长三角地区的60个中小城市(含上海的8个郊区)进行了量化测度,从人才环境、人才量能、人才贡献三个维度构建了长三角中小城市人才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长三角中小城市人才发展中的先进经验与做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评估了长三角地区60个中小城市的人才活力。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邓智团研究员告诉记者,“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和最活跃的人才集聚高地之一,在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与大城市备受关注相比,中小城市的人才活力如何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报告》显示,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人才在上海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美中不足的是,人才量能未能拔得头筹。相对于上海庞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才供应仍显不足。上海人才环境指数的第1名是闵行区,人才量能指数的第1名是松江区,人才贡献指数的第1名是嘉定区。
人才与资本,哪个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报告》认为,人才贡献与固定资产投入对于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两者相比,人才贡献的作用要大于固定资产投入。人才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了资本的贡献。这当中,尤其有意思的是,青年人占比与人才贡献和GDP高度相关。青年人拥有更强的创新和创业激情,青年人占比的加大,会导致当地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GDP得到提升。可见,青年人占比是一个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指标,各地应当着力吸引青年人才,使城市成为青年人安居乐业、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地方。
《报告》还发现,经济发展与人才活力相辅相成。产业是容纳人才的载体,是一个城市对人才具有吸引力的根本原因。各地政府和社会应当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人才活力之间深层次的内部关联,重视发展经济,提升产业活力,以产业发展优势来吸引更多人才,促进人才建设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深度融合。
此外,人才环境对于人才贡献非常重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各方应当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制定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通过以上途径激发出人才的创新创业动力。
怎么激发人才活力?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建议,加快破除制约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主动搭建平台,灵活运用人才,降低人才使用成本。协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营造“类海外”政策环境。补齐欠发达地区发展短板,建立发达地区与相对欠发达地区合作机制,促进协调发展。
栏目主编:徐瑞哲文字编辑:李蕾题图来源:城建职业学院供图
原文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3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