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产教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


[2020-12-24]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3002

产教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案例

2020-12-22 15:17:15 来源:中宏网

分享到: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是国家优质校、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单位,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通过单位,自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来,扎实稳步推进产教融合,与合作企业运用现代学徒制理念,联合探索优秀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培育符合时代需求、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职业综合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一、案例实施背景及目标

  学校2017年9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确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酒店管理”专业为试点专业,经过三年建设,校内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专业已达10个,人数超过千人。

  学校实施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产业服务,在服务产业的同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深化对产教融合的认识和实践研究,并将其上升为教育理论,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引导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协同行动。

  二、开展产教深度融合的措施及成效

  (一)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探索双主体长效管理机制

  校企探索现代学徒制双主体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联合学生(学徒)招生(工)机制,主要包括招生(工)策划、宣传、遴选等工作。二是形成联合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包括确定试点专业设置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资源建设、双师队伍等内容。三是形成多方质量评价机制,主要负责学校现代学徒制教学、学生学习、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的考核,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专业与合作企业,后两者针对存在问题完善招生(工)和专业建设内容。具体见下图:

图片1.png

  图1现代学徒制双主体管理机制图

  2.构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新机制

  为积极有效推进我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联合先后出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杏花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实施方案》、“城建-衡山学徒制班”和“VIP接待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等政策性指导意见、招生即招工一体化方案、实习单位和岗位共享体系、导师选拔和培养规定等文件共37项,全面推进和完善了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学徒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建立共建共育机制

  校企双方推动建立了一批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大师工作室、产教研协同基地,在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步助推企业发展。例如:学校与东湖集团成立上海城建东湖酒店管理学院;共建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杏花楼集团大师工作室,企业每年出资40万元用于杏花楼集团学徒的学费补助、考证奖励、班级特色课程的大师费用支出以及班级各项学生活动费用支出。

  通过成本共建共育机制实施,在学徒培养中,学校和企业共同传递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企业员工身份的认同感,融入企业特色,使得学徒岗位更具有企业自身的针对性。

  (二)明确双重身份,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目标

  校企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联合招生招工方案》,确定“招生-招工一体化”模式。校企明确招生规模、学徒培育岗位,开展联合招生宣传,通过考试、面试等遴选程序,由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共同签订《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协议》,明确学徒双重身份,保证学校、企业及学徒三方共同利益。学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管理和培养,享受企业准员工待遇。学徒经学校与企业考核合格后颁发毕业证书,直接进入公司基层管理、技术后备,作为企业人才进行培养和储备。

  (三)建立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现代学徒制”理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学校及时对接产业最新发展动向,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紧跟“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校教育与岗位培养相结合的工作,实行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实施以“现代学徒制”理念为核心的“专业技术教育+岗位技能训练+创新创业实践+核心素养融入”的课程体系,培养多元化、国际化职业人才。

  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现有基础上,与泰国留学生项目结合,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将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课程标准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共同建设《食品安全管理》等9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核心岗位技术标准一份,完成核心岗位师傅带教标准一份,对于培训以及员工之后教育的系列教材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

  3.校企合作制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试点专业对接岗位专项技能设置专项课程,开发基于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例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建设的课程——《食品安全管理》、《食品生产准入管理》分别获得2017年、2018年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培训软件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2017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选拔培育,校企共建双导师制度

  建立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奖惩制度,管理办法。实现了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进入合作企业能胜任理论指导工作,企业师傅进学校课程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技能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酒店管理专业建立的教师培养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5.总结试点经验,开展联合技术研发

  近年来,学校发表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论文4篇,立项校级以上专业课题十多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杏花楼集团共同成立了“城市发展与食品安全研究所”,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项,申报专利3项,双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校企联合探索人才培养以及技术研发不仅积累了丰富理论研究成果,为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贡献了智慧和理论,也将为其他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6.质量监控,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多元评价机制

  试点专业围绕现代学徒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构建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将现代学徒项目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活动加以系统化、标准化及制度化,保证现代学徒项目始终在学校制定的质量标准范围内运行,把好项目前期的合规性管理、合作期间的监测与改进、阶段绩效的评价,把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学徒的培养目标密切结合,使企业和学生同时受益,从而保证现代学徒项目的长期稳定。

微信截图_20201222152447.png

  图2质量保障体系图

  三、产教融合的创新点

  (一)形成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依托项目试点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招生(工)机制、教学运行机制、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质量评价机制等,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用制度规范教学运行,充分保证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实现了三方共赢。

  (二)结合专业优势,服务上海产业发展和一带一路

  学校试点专业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将试点任务与扶持上海老字号创新及上海四个品牌建设相结合,服务上海产业发展。如食品质量与安全联合专利申报,支持老字号创新,焕发新生;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以“上海服务”为目标的现代学徒制特色班,将高端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理念和内涵及技能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承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任务执行中发挥作用,同时2个专业将教学标准用于与泰国留学生项目结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三)课程思政融入课程体系,特色课程育人成效显著

  提出“帮助学生圆梦、为家庭造福、为企业添力、为社会和谐做贡献”的育人理念。“酒店管理”专业将酒店行业高端服务人员的核心岗位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思政——《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中,“综合素质养成提升”教学工程案例被《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收录为典型案例;2018年以来,上观新闻、网易新闻、旅游视讯网等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该专业强化综合素质养成教育的成果。


编辑:寸晓涵

审核:王怡然


原文链接:https://www.zhonghongwang.com//show-413-191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