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魏小潭
11月17日,上海市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暨劳模(工匠)精神教育卓越人才计划班(2020)结业仪式在学校奉贤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特别举行了劳模导师手模采集仪式,36位劳模的手印将在学校劳模(工匠)精神教育长廊展出,寓意追寻劳模印记,让劳模精神在学校校园里薪火相传。
当看到36位劳模把手印留在学校的时候,20级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劳模班班长金婷感慨地说:“劳模导师们在岗位中都是兢兢业业的,他们的手上留下的都是勤劳的印记,看到他们的手印,我就会想到自己要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精耕细作,作出努力和贡献。”作为劳模班的学员,金婷已经参加了大大小小近10次活动,无论是劳模导师到课堂上讲课,还是和他们面对面交流,她总是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力量。10月初,就自己的职业困惑,金婷就和劳模张雄伟沟通了一次。她说:“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劳模导师的资源,在和他们的沟通交流中,我们不但学习了他们身上爱岗敬业的精神,他们个人成长发展的经历让我们在面对学业困惑、就业焦虑都能有所启示。”
20级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杨千慧告诉记者,经过在劳模班半年多的学习,她听了很多催人奋进的劳模故事。第一食品商店的劳模郁非虽然是一名普通的营业员,但是她会立足于岗位想到去考营养师资格证;马丽萍老师从一个自学日语的普通大学生,到公司的办公室文员,再到放弃舒适的环境要求到制工现场的女工,最终成为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挑战、不断突破的职场精英。这两位女性劳模身上那种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杨千慧。作为班长,杨千慧去年就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现在她也是班上的入党积极分子。她表示要在明年的实习中,学习如何去经营门店,如何为顾客做好服务。杨千慧说:“无论今后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我都会像劳模导师那样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城建职业学院的校友,全国劳模、上海建工安装集团高级技师张雄伟为能把自己的手印留在母校而倍感荣幸,作为学校劳模导师的他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他认为,除了定期到学校宣讲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之外,劳模导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多和学生互动、交流,让他们的学习更有效、更深入。
自2018年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首批“劳模精神教育实验班”开班以来,已经遴选出168名学员。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劳模(工匠)精神教育卓越人才计划班学员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020劳模班学员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三等奖(团队)”“王森杯全国艺术蛋糕比赛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团队)”“2020 (第14届)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2020年百校青年创新创业领袖峰会“年度优秀创新创业社团”等28项国家类奖项。学员们还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长三角养老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二等奖”“上海市第一届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入围奖”等45项市级奖项以及300余项院校级奖项。
在本次活动中,市总工会副主席王曙群指出,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坚持劳模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的好传统、好做法,把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意味着学校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对此,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何光也对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希望同学们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修养自身的品德,不断锤炼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广泛深入地学习并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成长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据悉,本次活动还举行了“新一批劳模育人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以及劳模导师与争创黄大年式劳模文化传播教师团队结对仪式。活动结束之后,劳模导师还走进教室,为学生讲述个人成长故事,传承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作者:魏小潭 编辑:姜雪梅 )
原文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7713984_30597_dyjy.html?app=1&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