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风貌街修旧如故,并非简单拷贝老相片


[2024-01-17]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3696

文汇报

密丹公寓外墙已修缮完毕。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本报记者 王宛艺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武康路湖南路交叉口,3幢优秀历史建筑或比邻或隔街相望:密丹公寓、国富门公寓和开普敦公寓,都在进行收尾工程,农历新年前将完成全部修缮。其中,密丹公寓因其灰色外立面、弧形装饰线条和白色细部装饰,被誉为仿生建筑“大象屋”。上世纪60年代初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居住于此。
      
       这个小街角,正是一个缩影。今年,徐汇区将全力攻坚风貌区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新开工400万平方米旧住房整体修缮中,包括30余处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
      
       徐汇区房管局历保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衡复风貌区城市更新将更加注重风貌保护、民生改善、功能提升、精细化治理的协同发展;实施上更注重区域统筹和片区化推进;主体上更注重政府、市场、社区多元合作和公众参与;模式上更加注重保护修缮、成套改造、功能置换等多措并举。
      
       复原家门也叩响回忆
      
       密丹公寓设计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英文名为Midget Apartments,意为极小、袖珍的。“公寓占地面积仅93平方米,设计师技艺高超,通过向外凸出阳台,层层出挑,在有限地基上,最大限度扩大建筑面积,又不至于头重脚轻,诠释了‘螺蛳壳里做道场’。”
      
       上海首批“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周培元如数家珍。他一有空便带队漫步于小马路,品读老建筑,武康路这一带,他走过成百上千次。
      
       地基经道路与转角切割,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大象屋”塑造出转角的城市街景——一层为波浪形的仿石材水泥墙裙,如同大象的脚趾,二层以上为浅灰色拉毛墙面,如同大象的皮肤。其极具个性的外立面,却也成为修缮中的难点。
      
       密丹大楼修缮项目设计师孟露雨回忆说,仅外墙立面,团队从墙上反复取样,制作成十余个小样,从中挑选出接近设计效果的,翻做在木板上,再拿到大楼外立面上进行实样比对,经专家确认后,才能大面积施工。“一个拉毛的肌理,毛头的大小、材料的选择、工人的手势都有讲究。”
      
       最难的还是一扇门。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的唯一出入口。因为其内凹,团队翻阅大量密丹公寓的老照片,都没能看清楚这个大门原始的样貌,形式、材质无从考证。如今的大门早被改为普通防盗门,年久失修。
      
       “铜制符号是记忆中我家的大门。”年近七旬的原住居民的一句话,让团队下决心修好大门,“就是这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居民推开门回家时的记忆”。幸运的是,团队从历史图纸上,看到了大致的图案,是几组几何渐变的扇形组成的带有浓郁Art deco风格的大门。
      
       团队根据历史图纸1∶1复原大门立面图案,在工艺做法和材质上参考了同时期风格相近的公寓大楼大门,制作了五六个方案,通过三维建模及纸模推敲,并召开多次专家意见征询会,最终确定了几何渐变扇形铜条镶嵌于玻璃木门的方案。
      
       经过与大楼居民共商,结合居民安防、隐私等诉求,优化了大门的门禁系统设置方式,最终确定方案。如今,小样已经过各方确认投入加工生产,原住民“儿时的大门”将被再次叩响。
      
       “老树”无限生长
      
       密丹公寓底楼,原为车库。后来开出一爿爿网红小店,一个缺角也由咖啡店“填上”。
      
       一些老居民眼中,密丹公寓犹如一棵老树,自种子落地那刻,就一直在生长。“里面居住的人、开店的人没有断过,风貌区也是老百姓的生活区,是生命体。”湖南街道管理办主任闫骏说。
      
       楼下沿街的网红小店店主王军强,十多年如一日经营着一家手工皮鞋定制店。配合修缮,小店关闭了武康路的门,进店要通过公寓大门。王军强通过预约来限制客流,避免过多游客涌入大楼。趁着此次修缮,他也捣鼓着刷墙、添置摆件,将小店修饰一新。
      
       与他家毗邻的沿街铺面,经历了数次流转:从最早的甜品店,到如今的咖啡店。“这里的业态都是自然生长的,生命力特别强,接地气也特别丰富。”
      
       据介绍,启动修缮设计方案至修缮后评估阶段,湖南街道、复永居委会搭平台,徐汇区房管局与实施单位、设计单位等协同合作,对接“三驾马车”,多种形式汇集民意与“急难愁”,结合各类物业保修记录、居民反馈问题、房屋结构安全问题等完善方案,让居民来决定怎么修才能“住得好”“住得美”。
      
       比如屋面及外墙渗漏水问题,“常常雨停了,‘转角’还要滴几天水。”复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苏轶说,是因为建筑屋面的雨水管道为铸铁材质,使用年限较长,铸铁管早已锈蚀老化;再加上屋面原设置的预制隔热板老化失效,也阻碍了屋面排水。此次修缮团队对屋面的排水系统、坡度重新设计,从根源上解决漏水问题。
      
       还有室内门厅颜色。因历经多轮修缮,很难考证是选用和地坪接近的冷色调,还是和楼梯间一样的暖色调。“专家认为何种颜色都不违背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可逆性’原则,我们把决定权交给居民。”项目部召集楼内居民和居委会开展意愿征询,最终居民认为冷色调与门厅的地坪颜色相符,简洁大方。
      
       “建筑可阅读”队伍更长了
      
       在衡复风貌区,眼下共有7处优秀历史建筑同步修缮,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徐汇区房管局历保科工作人员姚力介绍,在国富门公寓转角,还将进行沿街商铺店招店牌优化提升和架空线入地。
      
       近年来,徐汇区将历保、里弄房屋、道路治理,整体分类、合力推进。比如,安亭路一路一弄全要素治理过程中,区房管局、区建管委、区规划局、区绿容局与天平街道等多方参与,重点就道路沿街立面提升、架空线入地、店招店牌整治、绿化环境优化、违章搭建拆除等环节有序结合、分步分类实施,做到全要素治理、风貌整体提升。
      
       “看得见的更新,看不见的也要更新。”闫骏说,今年湖南街道范围内,将持续推进物业一体化,公共区域有了各自对应的责任主体。
      
       “修旧如故,这个‘故’并非简单与老相片一致,更是兼顾民生需求、城区发展。”周培元还建议,要更多关注新旧区域的形态和功能,协调历史建筑保护与存量空间开发等问题,丰富和创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路径和方式,针灸式、渐进式地补足城市中的公共空间、配套设施等短板。随着脚手架逐步拆除,周培元欣喜看到,更多人愿意走近、了解这些老建筑,一起City walk(城市漫步),“我解说时,不时有人加入,队伍越走越长”。


原文链接:https://info.whb.cn/mobile/2024-01-17/20379/detail-90580.html?timeTemp=17054968452128028&ys=2
      

微信图片_202401172122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