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上观新闻:职业教育如何“出海”?如何赋能国际产能?这个上海举行的研讨会告诉你


[2024-01-10]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2939

职业院校精准对接走出去企业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赋能国际产能合作。

职业教育如何成功“出海”?职业教育如何赋能国际产能?在日前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职业院校“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交流水平提升研讨会上,来自长三角地区16所中高职院校、相关教育企业近60名代表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这次研讨会以职业教育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主要议题,创新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持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及高质量发展。会议由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指导,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主办,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承办。

【产教融合,教随产出】

海外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有效载体。“要在格局、路径、理念上夯实基础,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徐腾飞介绍,学校努力做实“走出去”的卢旺达穆桑泽国际学院,做强“引进来”的新西兰怀卡托国际学院,做优“立体化”的区域职教国际交流中心。他强调,“产教融合,教随产出”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精准对接走出去企业的实际需求,才能有效推进教学资源和职教标准的开发,真正赋能国际产能合作。

不仅有海外基地,国际化的工作格局,也是职业教育能否成功“出海”的关键。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优势专业,牵手“走出去”企业,共同构建海外知行学院、师资培训中心、1+X推广中心、语言中心,形成“四位一体”海外对接体系。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高淑红提出,以国际合作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师资队伍,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师生为主角、内涵发展为主线的国际化工作格局,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合作,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中文+,提升教学资源】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于丽敏回顾了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从国际汉语教学到“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历程,分享了通过国际学生汉语培训、中文+职业技能融合发展、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举办“中文+新技术”主题研讨会等实践举措,有效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和民心相通,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水平得到长足进步。

“上海医药学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中,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上海医药学校副校长常光萍介绍,学校近年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全面开展国际化引领医药专业现代化的实践,未来将在东南亚推广相关课程,服务海外中资企业。

【职教课程标准“出海”】

中国-东盟技术教育合作平台(CATECP)中国区负责人舒伟兴介绍了中国-东盟技术教育平台聚焦共建中国-东盟标准,助力学校师资国际化、教学与课程国际化、平台与服务国际化,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出海企业的举措和成效。他指出,平台充分调研了职教出海在课程推广、标准建设等方面的难点,以及海外中资企业发展过程中当地员工培训、语言障碍等痛点,制定解决路径,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将进一步推广经验,助力中国职教国际化发展。

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李维平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为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已与澳大利亚、日本、巴基斯坦等国的职教院校和机构建立合作,今后将同江浙沪地区职业院校一道探索职教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职教的国际竞争力。

栏目主编:徐瑞哲题图来源:新华社记者 杨舟 摄(资料图)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学生们在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内的鲁班工坊讨论学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原文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0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