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骑行800余公里,城建大学生“啄木鸟”暑期啄出240多处道路病害


[2022-08-23]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1020

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在上海公路零公里标志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开车的时候突然碰到坑塘,车轮“咯噔”一下;走路或者开车的时候遇到井盖和道路有高低差,一个不小心就崴了脚或者经历一次颠簸;在人行道上碰到路面不平整,影响出行……

今年暑期,来自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组成了“城市啄木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杨瑞华、梁颖慧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上海道路路况调研分析”为主题,对上海16个区的城市道路进行了“病害调查”。调研期间,团队实地踏勘城市道路累计805公里,发现车行道病害160处、井盖病害61处、人行道病害16处、附属设施病害3处,总计240处。

 “妈妈,上次害我摔跤的石头路修好了”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廖崎龙是这支实践队的队长。他告诉记者,这一项目从5月份开始规划,团队成员在老师指导下编制“城市道路病害识别标准手册”,熟悉道路病害识别判定方法。6月份开始在全上海分组分区开展实地踏勘,利用手机拍摄病害照片,标记病害位置及发现时间,记录巡视里程等,当天任务结束后,集中汇总当天收集的病害照片并按区属、病害类型、病害具体位置等要素分类。队员们平均一个人负责2~3个区,足迹遍及16个区。“我们先是坐公共交通到各个指定的巡查区域,再利用运动软件记录行走的里程,骑着自行车去实地勘察,根据体能不同分工巡查里程。”

廖崎龙自己踩点了虹口区的21条马路和杨浦区的14条马路。有一次他骑着骑着,突然发现有一处病害,想要掏出手机记录的时候发现手机没电了。因为对上海的街道不熟,也不能开导航,最后在热心路人的帮助下,借用对方手机打电话才和队员重新接上头。

车行道病害—坑塘(槽)

今年上海的天气格外炎热,为了避开烈日,队员们都是清晨六点多出去勘察,到上午八九点就返程。到青浦、奉贤、金山等远郊勘察比较辛苦,需要坐公交车转线开展调研工作。

队员们组了一个微信群组,开通了共享位置,大家在群里按时段及时反馈巡视路段。“因为是随机抽样道路的,有的队员巡视完一条路只发现一两个病害,有的巡视一条路就发现10多个病害,路况差异很大。”廖崎龙告诉记者。

为了安全起见,队员们采用了骑行勘察的办法,即放慢速度骑行,一旦发现道路上的病害,就停车,通过手机变焦放大对病害处进行拍照。 

7月份,实践队成员研究建立基于人工巡查结果的路况质量定量评价模型,对各区道路病害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将发现的道路病害问题及时反馈到道路养护部门。8月份,众队员又采用抽检的方式,对6月所发现病害的修复情况进行回访,确认大家发现的病害已修复达标。

让廖崎龙印象深刻的是,8月份他和队员们做病害抽查回访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小男孩对妈妈说,“妈妈,上次害我摔跤的石头修好了。”当看到有关部门及时修复道路病害,小男孩又能大胆地在人行道上奔跑了,他觉得十分欣慰。

“学生们既是调查者,也是道路的使用者,作为道桥专业的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开展实地调研,为道路安全出行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目的。”该项目临近尾声,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指导老师杨瑞华。她介绍说,此次利用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聚焦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参与了道路调查研究。“8月份回访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病害已经维修整改了,有的正在进行维修。修复的速度之快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城市道路工作者的艰辛与付出。”

小组成员正在登记病害信息

 聚焦四类问题,挨个调查马路病害 

杨瑞华告诉记者,这次调研主要聚集了市民出行感受度高的四种类型道路病害。第一种是车行道上的坑塘病害,当车子经过有坑塘的路面时,会感到颠簸,行车舒适性会降低,有时甚至会有潜在的危险;第二种是窨井盖的问题,这几年,上海井盖缺失的情况非常少见了,现在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是井盖和道路存在高低差,有的是井盖下沉,有的是路面下沉,这样对于道路的平整度就有较大的影响;第三种是人行道病害,当人行道出行松动、损坏,就会造成人行道高低不平行走不便,雨天也容易积水;第四种是道路附属设施方面的病害,比如一些隔离护栏、禁车柱的缺失,标志标线的缺失,都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问题。

据了解,最近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道路路况调研分析——“城市啄木鸟”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也在定稿中。  

指导老师向大家展示病害实例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此次实践队采用人工巡视的方式对上海各区城市道路进行路况巡查,重点针对车行道病害(裂缝、坑塘、沉陷、拥包等)、井盖(井框差、盖框差、井盖缺损、井盖周边破损等)、人行道(人行道板缺损、侧石破损、无障碍设施缺损等)、附属设施病害等道路病害发现情况进行巡查评价。 

据统计,本轮上海各区城市道路人工巡查累计805公里,发现各类病害240处,通过人工巡查发现,车行道病害的占比最大,为66.6%;其次为井盖病害占比25.4%;人行道病害占比为6.7%;附属设施缺陷病害占比1.3%。

廖崎龙介绍说,结合上海各区城市道路巡视里程和各类道路病害密度,计算得到上海各区城市道路人工巡查道路病害评分。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各区城市道路病害特征主要呈现三种类型,一种为车行道病害为主型,主要有虹口、黄浦、静安、普陀、嘉定、金山、浦东、闵行、崇明等区;一种为井盖病害为主型,主要有徐汇、宝山、青浦、松江等区;一种为车行道病害与井盖病害双高混合为主型,主要有杨浦、长宁、奉贤等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2/08/22/1661145811133510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