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疫”线故事】绽放在抗疫一线的城院“护士姐妹花”


[2020-03-04]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5103

【“疫”线故事】绽放在抗疫一线的城院“护士姐妹花”

毛亚妮和王雨佳,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17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两人同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监护室工作,目前又同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

集合路上告诉家人“我要去武汉了”

疫情暴发后,科室接到通知需要安排医护人员支援一线,随即发布了志愿者征集令。毛亚妮和王雨佳不约而同地在第一时间报名,谁都没告诉家人。

2月9日凌晨1点,科室在微信群里公布了志愿者名单,毛亚妮和王雨佳双双入选,成为华山医院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毛亚妮害怕家人担心,没有当即向家人汇报她将出征武汉的消息,母亲得知后掩面而泣,但仍选择支持女儿的决定,并希望年轻的她可以帮助到更多在一线需要帮助的病人。王雨佳则在集合路上才下定决心告诉父母她要前往武汉,她说:“我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两年多了,有这方面的经验,在祖国和前线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站出来,尽到自己微薄的力量。”

出征仪式

凌晨1点名单公布,当天下午这支215人的医疗队就飞赴武汉,当晚便投入工作,为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ICU)尽早收治危重病人、挽救生命而马不停蹄、日夜兼程。

部分队员在医院门口合影。

在武汉,是从未想到过的工作强度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是由原来的康复病房改建后开始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这批患者中的大多数都在70岁以上。由于是康复病房改建,因此,医护人员到岗后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硬件设施的不足,另一困难则是人员紧缺。一般而言,一名护士需要护理2-3位重症患者。

“其实还是挺辛苦的,以前会有护工阿姨协助一起护理病人,在这里没有护工阿姨,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处理。像病人的大小便,小便还好,大便的话需要先给病人翻身然后一点点地处理干净;像协助医生给病人插管,氧气罐是需要我们徒手搬到仪器旁再连接好,一个氧气罐的重量对于女孩子而言真的不是那么轻松,这些事情都是以前从未做过的,也是我来武汉前所没有想到的。在这里,是第一次做也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王雨佳略感疲惫但仍旧语气坚定。

王雨佳在抗疫一线。

担心上厕所会浪费好不容易穿好同时又很紧缺的防护服,她们每次入仓时连口水都不敢喝。如果护目镜没有处理好,镜面就会蒙上一层水雾,工作时很不方便,但即便如此,她们也必须克服,必须坚持。

护目镜上蒙上了水雾。

由于长时间戴着橡胶手套工作,王雨佳的双手过敏起了满手的湿疹,甚至起水泡、开裂、奇痒无比,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她默默地涂好药膏,忍着痛痒坚持完成任务。幸运的是,药膏很管用,王雨佳的双手现已基本康复。如今,每次戴手套前,她都会提醒同事们一定要好涂好护手霜。

ICU里的无奈与温情

在重症监护室,一个最大的体会是病人的病情发展进程非常快。

“进入到ICU的病人一般情况会比较严重,加上患者年龄偏大又有一些基础性的疾病,所以病情的发展进程相对而言会比较快,需要更细致的护理。”毛亚妮说。

毛亚妮为武汉加油。

在这里,最大的失落和无奈就是要面临病人的离世,这需要很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但令人欣慰的是,在这里也能遇到很多温情的瞬间。毛亚妮回忆:“有一次,ICU里的一位老爷爷,意识还比较清醒,他一直跟我说:‘谢谢你们这么远来支援武汉,谢谢你们的帮助,辛苦了’。”当问到是否后悔支援武汉时,两位年轻的“95后”小姑娘,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后悔!”

来源: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刘彦纬 张志萍 张蔓蔓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534537180390927004&item_id=9534537180390927004&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