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支部生活鲜知先觉:援建西藏、青海,“临时”支部不落幕


[2018-06-07]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2496

援建西藏、青海,“临时”支部不落幕

 鲍伊琳 上海支部生活鲜知先觉 6月6日

果洛班支部合影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你在珠峰下,我在东海滨,同一面旗帜下我们相聚在黄浦江畔……”


这饱含深情的道白声,开启了“党旗下我们携手前行”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城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继教院)党总支,联合果洛培训班临时支部、日喀则培训班临时支部举办。


5月初,来自西藏日喀则住建系统的22名骨干、来自青海果洛建设系统的29名骨干,在上海城建学院参加为期15天的高级培训。此次援建活动不仅传授先进的上海建造技术与标准,还组织上海教师与培训班的党员成立了2个临时党支部,传播与共享上海的党建资源,这在上海援建工作中尚属首创。


继教院党总支副书记董渭龙告诉记者,城建学院党委十分注重、倡导党建工作与业务活动在结合、交融过程中的突破与创新。党委书记褚敏同志亲自为此次援边培训拟定了援建、党建、城建“三建融合”的工作基调,要求形成突破,办出特色,杜绝党建、业务工作两张皮。


观摩社区建设



双重解读“红色之源”,先进理念带回家乡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上海,第二次参加上海城建学院的专业培训。”来自青海果洛的尼玛才让在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这次来上海主要是来学习工程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式。果洛临时党支部成立后,他当选为果洛州培训班支部书记。


党龄已满22年的尼玛才让告诉记者,他对上海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一大会址。这次培训班开班不久,全体党员都参加了去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每次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次重读入党誓词时,心情真的特别激动!没有共产党,哪里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尼玛才让告诉记者,虽然果洛的发展不能跟上海比,但如今那里的藏民都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以前我们那里穷,很多牧民都住在山上的茅草屋里!”


这次组织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把党建活动有机融入到专业培训中,安排重温党史、参观一大会址、党建互动等活动,尼玛才让觉得受益匪浅。“回去得好好工作,把新的理念带到果洛。”


中共一大会址不只是“红色之源”,也是上海一处独一无二的地标,对城建人来说有着独特的专业研究价值。对果洛、日喀则临时支部的学员们来说,来到新天地、一大会址,从城建专业与党建工作的角度,进行现场的“双重解读”,也赋予了这次培训更丰富的内涵。


继教院院长黄诗标告诉记者,为有机融合城建与党建元素,此次培训课程安排了多领域的专家,让来自果洛和日喀则的骨干们亲身体会新天地独特的理念,将上海城建的先进理念用各种形式传达给他们。不少参与培训的骨干表示,他们将把在上海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带回,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



党组织引领城市建设,主题党日凝聚党群人心



“我很想了解上海在装配式建筑这块的经验与做法。”

“我在青海果洛就负责动拆迁,遇到了很多难题,想向您请教。”

……

培训班的成员们在观摩了上海社区建设后,又在北站街道考察动拆迁和现代新型社区的管理时,数名来自日喀则与果洛建设系统的骨干对北站街道党工委领导和带队老师发出了各自关心的提问。


考察活动是城建学院的援建培训内容之一,旨在让来自藏区的业务骨干,能真正学到“干货”。始自2012年的援建培训,至今已举办6期培训班。青海果洛州住建系统230余位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都参加了培训。

把支部建在了培训上,成了此次援建培训的亮点。“西藏日喀则培训班的所有学员都是党员,青海果洛班上的党员也占到了一半。过去,培训班采取的是成立班委的形式,但效果并不好,有些学员较为松散。成立临时党支部也是为了时刻提醒学员,在培训中也要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培训班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有了党组织的平台,主题党日活动便应运而生。


5月14日上午,城建学院奉贤校区的某片操场上,“党旗下我们携手前行”的主题党日活动以团队拓展训练的方式,有声有色地开展了起来。继教院的党员骨干与培训学员混合编成“龙之队”、“新时代”、“雄鹰”、“雪豹”四个队开始了一场欢快、激越的拓展竞赛。在大汗淋漓的竞赛过程中,党员之间、团队之间相互竞争,却又团结友爱,共同收获了一份欢乐与友情。


城建学院副院长、党校校长范文毅在活动后点评总结:“援建党建城建‘三建合一’既是创新,也是开拓。主题党日活动紧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主题,既是课程思政也是一次思政课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要求。”


有形的临时支部随着培训结束会完成使命,但支部之间、党员之间在同一面旗帜下结成的友情不会戛然中止,城建学院将坚持党建引领、创设平台,通过已有的沟通平台和党员之间的联系,为学员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服务,临时支部的平台作用会继续存在,无形的情感纽带持续传递民族团结,共建中华家园的美好情怀。


党委副书记范文毅点评总结


(本文首发于《上海支部生活》2018年6月期。)

https://mp.weixin.qq.com/s/JLuRxBOQZjMeofYrWQXs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