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2年)》相关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创业指导站帮扶引领的积极作用,由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对全市48高校创业指导站2018-2019年度服务工作进行评估。期间,我校积极组织申报,经过材料初评、现场集中答辩、实地建站评估等多个环节,包括我校在内的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14所高校创业指导站获评“上海市A级高校创业指导站”。
11月19日,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服务评估会-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站在我校召开,校长叶银忠、副校长淦爱品、学校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以及学校创业指导站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会议。评估专家组与学校与会人员就我校创业指导站的情况进行了交流互动,并进行了实地走访考察。本次评估汇报会上,我校创新创业学院代理院长宋柏红作汇报和答辩,围绕学校创业指导站的运行机制、举措成效、资源整合展开,系统介绍了建站以来所开展的工作内容及指导育人成效。评估过程中,评估专家组成员对我校创业指导站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
学校创业指导站自建站以来,围绕着“课训赛练孵”五字方针,统筹和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系统构建全过程、立体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指导站配备创业指导师校内15人,校外导师聘任40余人,充分发挥创业指导站资源载体作用,营造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的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
2019年,学校创业指导站和各二级学院紧密合作,以产教融合作为院校改革发展的主线,探索构建专创融合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校内创新创业课程全覆盖;同时,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为风向标,广泛组织学校师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持续深化学校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实效。学校创业指导站积极联系市、区、街道各级人社部门资源,依托创业指导站打造“城·创空间”、“城·梦工厂”等“城”字新品牌,对接社区、街镇资源,为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与孵化提供物理空间和政策扶持。
学校将充分依托创业指导站核心资源,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两个新变化。一是从就业教育模式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二是人才培养机制的新变化,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了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产业与学校之间的壁垒,产生“破壁效应”,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跨专业学习、校内外协同,借助多方资源和二级学院协同育人的模式,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可贵素质,也给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搭建新平台,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案。
供稿:创新创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