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赵晓伟一行莅临我校交流座谈。副校长仓平、栗新大师工作室及施晴燕大师工作室相关负责人、数字建造学院、市政与生态工程学院、城市运营管理学院、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以及漕河泾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参会并与之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由人事处处长许晋仙、科技处处长王强共同主持,双方围绕大师工作室建设、联合体、共同体、实践中心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深度对话。
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就传授技艺、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工作汇报;我校市级立项的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数字化智能建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城市更新视角下桥梁智慧诊断与技术协同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就组织架构、平台共享、资源整合等工作内容进行了分享汇报。
在座谈交流环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产教融合和校园安全管理科科长杨玉娟就大师工作室涉及外省市如何保证出勤率及学习效果提出深入思考,同时提出年底工作总结要紧扣三大核心任务对各自项目进行系统梳理。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规划研究室主任胡秀锦对我校相关工作汇报给予肯定,认为我校大师工作室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开拓有自己的特色、工作室提出的方法论具备逻辑性,也有以学生融入团队的建设,对学院相关制度性建设和相关工作很有启发,同时提出大师工作室目前在全市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管理和考核评价方面,期望各高校能够出台相关参照文件,也希望我校能够提供经验与借鉴。
赵晓伟说明此次调研的目的同时询问各大师工作室学员的身份,他指出学员身份不同,所对应的期待应不同,学员要专注于成果的增长量、显示度、关联性、时效性,学以致用,产生标志性成果,就普遍而言,区级、市级成果与大师工作室基本匹配;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要强化手把手教授专业内容,产生实质性项目;学校方面要加强服务保障工作,维护学员考勤、考评系统,做好面上工作总结。
在联合体、共同体、实践中心发展等方面,赵晓伟指出,要留意园区内联合体的数量及供需对接的转化。园区对联合体、共同体、实践中心的认知及重视程度虽已慢慢改变,但尚有继续提高的空间,项目要重赋能而非流于形式,要先做好优势清单,继而建设平台,供需对接转化项目,要真正从需求开始,把工作做实!
座谈会上,仓平系统阐述了学校对以上工作项目的重视程度,表示学校会形成合力,积极投身于大师工作室、联合体、共同体及实践中心的相关工作中,全力支持与推动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新实践!
供稿:科技处(产教融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