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试点项目,我校开设的《中国城事》即将开课。为使这一课程在教学上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思政课程策划人与课程首席专家顾骏教授、上海市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教授亲临《中国城事》课程建设项目组开展的首期思政沙龙活动,倾心传授上海大学思政课程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两位教授讲解了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思政课程的开发过程和卓著成效,总结了四大方面经验:一是思政课程要将学校优秀学科、教师资源引入思想教育领域,把思政教育与学科前沿相结合;二是强化课程设计,积极回应学生关切的社会热点问题,打造让学生追捧的精品课程;三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促使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四是讲课方式创新,通过亲历者的所见所闻传播正能量,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思想教育方式。两位教授在传授教法与做法的同时还积极为《中国城事》系列课程的授课老师出谋划策,提出众多真知灼见,让参加沙龙的教师们深受启发。
学校党委书记褚敏在思政沙龙上讲话时强调,《中国城事》系列课程的开设是我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点建设项目,课程项目组要做好课程的设计与教法的研究工作,突破既有框架,积极创新,让思政课程散发独特魅力;要构建《中国城事》系列课程的独特个性,通过讲故事阐大道,让学生了解中国、融入社会,增强“四个自信”,做好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工作;要不断开掘授课形式的创新,让《中国城事》与其它思政课程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取得立德树人工作的良好效果。
供稿:城市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