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包起帆”式校友陆凯忠讲述“工匠精神”


[2019-11-12]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3247

“包起帆”式校友陆凯忠讲述“工匠精神”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炯强    2019-11-11 11:11:52

回母校讲述初心和使命的故事.jpg

图说:回母校讲述初心和使命的故事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什么是一名工匠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主题教育的重头戏,近日,“包起帆”式的校友陆凯忠回到母校,讲述自己的故事——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会及国庆联欢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中国70周年建筑工匠”、全国劳模、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特聘劳模教授、杰出校友陆凯忠作为劳模代表,有幸走上观礼台,亲眼见证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国庆观礼归来后的陆凯忠走进课堂,以亲身亲历告诉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工匠精神。

陆凯忠1991年从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艰苦创业,四海为家”一线的技术工人。1995年,回到上海工作后,他积极投身工程建设,苦练技艺、锤炼本领、勇于创新,一次次努力和突破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1998年,在地铁2号线江苏路至静安寺区间盾构工地上,陆凯忠光荣地成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他的入党申请、考察和成为正式党员的全过程,都是在建设工地中进行,被称为“工地入党”的典型。

陆凯忠实践授课.jpeg

图说:陆凯忠实践授课

入党后,陆凯忠坚守“技能报国”的初心,苦练技术、认真钻研、不断创新、勇于突破。在工程的锤炼中,潜心盾构机电气控制技术的钻研,不辞辛劳实践,攀峰登顶;他敢于创造,发明了国内首创的"网格式盾构水力机械( PLC ) 自动控制系统"、"节电、节水控制器"、"盾构触摸式自动操作屏";在工程中敢破戒律,勇于对进口设备操作说明书提出质疑,大胆创新,攻克症结;他勇挑重担,翻译了工程急需的200多张设备电气、液压原理资料,编写了10万字的《盾构机电气》教材。一路走来,陆凯忠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劳模工匠精神,坚守着一线匠人技师“苦练技能、立志报国”的初心。

陆凯忠告诉同学们,“匠心精神,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几乎都有的一种锲而不舍、以理想为基础,坚守与专注,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的精神。以思想为基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自我;以创新为基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的一种精神境界。”当被问及“这么辛苦到底在追求什么?”时,陆凯忠解释道,对比全世界各个发达城市的建设,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如今的上海不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的硬件设施差;当身处浦东陆家嘴抬头仰望争相划过天际线的摩天大楼,为人类的智慧结晶啧啧赞叹,陆凯忠无比自豪。更重要的是,福州地铁1号线、南京地铁等等,达拉特旗电厂、珠海横琴大桥、玉环电厂、江阴热电厂、北仑电厂、秦山核电、三门核电等国家重点工程,都有陆凯忠付出的一份辛勤汗水和智慧奉献,这是他的成就,他的价值,更是他作为一线工人的光荣使命。

课堂上,陆凯忠还与现场同学传递分享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大会”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的观礼嘉宾证,同学们再次感受国庆庆典的热情澎湃、直入心底的感动与自豪,纷纷表示要一代代接好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的传承接力棒。

城建学院2019级国商1班的张艳同学说:“听完陆凯忠劳模的讲课,让我体会到了工匠精神所体现的朴实无华和爱国主义精神。劳模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延伸,是爱国主义的实践,从中也让我体会到爱国主义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应该以实际行动来体现。”

劳模进课堂是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劳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构建劳模育人特色思政课的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三课贯通”的重要环节;也是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与青年精神的交叉融合与教学转化,引导青年大学生崇敬劳模、学习劳模,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重要举措。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609761.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