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必修课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020-07-19]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4717

7月15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等。指导纲要要求,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而在7月15日下午,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学生刚刚通过网络上完了《劳模精神导论》最后一节课。



原来,在7月13日,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邮电部劳动模范、三届上海市劳动模范韩文明就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带来了一门详细介绍“劳模(工匠)精神内涵”的课程,他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们阐释了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如何在岗位上尽职尽责。近3000余名学生在线聆听了这堂课。除韩文明之外,学校还邀请了陆美红、汤洪根、黄继才等七位劳动模范,分别从“劳模精神概论”“劳模发展简史”“劳模成长之路”等多个方面,用16个学时的时间,为学生讲授这一课程。


微信图片_20200719095920.jpg



在听完劳模韩文明讲述自己利用业余时间为居民送信的故事之后,学校经贸学院会计专业19级学生方静儀说,送信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韩文明会想到通过建立用户户口册,深入了解居民家庭情况的方式,努力把每一封信、报刊、汇款送到每一位居民手中,这种精益求精、尽心尽责的做法很让她触动。“我们也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紧跟时代步伐,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也要像那些劳模一样,争创一流。”方静儀说。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19级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肖忠振说:“每个劳模身上都有打动我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为我们阐释了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理论课程结束后,他们还将结合“四史”教育内容,完成一篇关于“如何学习劳模精神”的作业。


微信图片_20200719095952.jpg



据记者了解,学校劳模课程分为“劳模精神导论”和“走近劳模”两部分,授课对象为学校除贯通班级以外的所有2019级专业班级学生,共66课时。其中,《劳模精神导论》为16学时,而《走近劳模》课则分别在第二、三学期实践周开展,共50课时。

近年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建设以劳模(工匠)精神育人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课程学习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据学校劳模(工匠)精神教育中心负责人介绍,学校已经建立了15个劳模育人实践基地,聘用46位劳模导师,来加强学生的劳动实践,指导和帮助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


记者 :魏小潭

照片由学校提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qJteb7kW0rMWa3a5b2n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