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2024-08-20 09:56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工会紧扣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亮度四个维度开展特色创建,为加快建设本科职业大学汇聚磅礴力量。
夏日炎炎,热浪翻滚,暑假里的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奉贤校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忙碌而充实。“教工之家”的茶咖吧,假期不打烊,为加班的教师带来清凉。
国赛高铁信号和区块链赛项备赛、指导国赛人力资源服务赛事、一带一路财务机器人备赛、教学能力比赛备赛、专业群企业调研……校工会常务副主席葛华打开手机里的“暑期在岗职工情况汇总表”,不少学院的教师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会早已把在岗动向排摸清楚,慰问保障服务及时跟上。“大家在为冲刺本科职业大学而挥洒汗水,工会要把关爱送到教师的心里,为他们鼓劲加油。”
采访那天,上海最高气温飙至39℃。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何光和葛华顶着烈日,走访慰问坚守在实验室、教室、食堂里的教职工,一圈跑下来两人全身湿透。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它的历史可追溯到 1956 年的上海业余土木建筑学院,是沪上最早设立的土建类高校。2016年,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实现“两校合并、三校融合”,就此翻开上海城建新篇章,而“城建蓝”也成为新校的一抹标志色,在工会的各类文体活动中,那一身身“城建蓝”队服分外亮眼。
“近年来,校工会紧扣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亮度四个维度开展特色创建,围绕‘建设人民城市、培育一流工匠’办学主题和弘扬传承劳模工匠精神文化主线,凝聚动员广大教职工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同时,聚焦美好生活,创新各类主题活动,提升教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为加快建设本科职业大学汇聚磅礴力量。”何光深情道,工会凝心聚力,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团结起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卓越队伍,让大家心中的“城建蓝”永不褪色,越来越靓。
城建学院教工跑团合影。
匠心育人弘扬劳模文化
成立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教育中心和研究所,推进劳模工匠进课堂制度化、常态化;建设“一栏一廊一馆”校园劳模文化景观,打造丰富育人场景;聘请100多位劳模特聘教授、劳模德育导师,建设24个劳模育人实践基地、1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各领域劳模工匠广泛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思政教育、实习实践、就业创业指导等人才培养环节;连续16年承办上海市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活动,形成劳模育人品牌效应……在城建学院,劳模(工匠)文化已浸润学校育人和教师成才的血脉,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蔚然成风。
学校锚定类型定位,以新时代劳模(工匠)文化引领校园新风尚;围绕“红色基因、工匠精神、创新理念、全球视野”构建新时代劳模工匠文化育人体系,将其写入学校章程、编入发展规划、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工会在弘扬劳模(工匠)文化方面积极作为,发挥自身组织优势,与学校各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劳模进校园系列活动,讲好劳模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培育匠心教师,强化师生以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为己任的自信自觉。
“劳模文化育人怎么落地落实?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匠心铸魂?我们充分挖掘劳模资源,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打造鲜活生动的文化名片,探索城建特色的文化育人机制和样本,熏陶影响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浸润渗透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的态度和情感之中,成为师生积极进取、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何光说。
学校找准劳模工匠精神与师德要求的契合度,把学习践行劳模工匠精神作为教师思政工作重要抓手:建立“十育人”先进典型、师德标兵等教师荣誉体系,营造争做育人楷模的浓郁氛围;优化教师下企业践习、双师教师培养等制度,推动企业兼职教师进教师创新团队,建立符合劳模工匠文化育人教学工作特点的师德评价标准,把师德要求和育人要求制度化,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最近,学校“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劳模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案例入选100个最佳“上海文化”品牌案例。
学校成立了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教育中心。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学校打造现代职教队伍的先进做法。
学校举办“讲好奋斗故事,感受榜样力量”教师劳模故事演讲比赛。
主题活动凝聚奋进之力
在去年闭幕的第九届上海市教工运动会上,城建学院在高校B组30所本、专科学校中崭露头角,荣获团体第三的佳绩。
葛华说,五年一届的教工运动会,时间久、战线长、项目多、压力大,且所有比赛项目都在双休日进行,胜利来之不易。他解释,奉贤和杨浦校区相距七八十公里,教师们克服多校区、远郊办公的组队难题,周末积极投入集训、比赛,大家都想“为城建多争光”。
校工会借机开展职工遴选训练赛,从500多人中选拔出259人参赛,大家心怀“一家人,一盘棋,一起干”的理念,克服多校区、远郊办公组队困难,积极投身趣味项目、围棋、篮、排、足、乒、羽、网球、扑克、田径、游泳、龙舟赛项,赛出了城建速度、城建志气和城建毅力。教职工奋勇争先、永不言弃,在并肩战斗中加深交流、结下情谊,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油然而生。比赛让不少人养成了健身习惯,工会适时组织“春日健美行动派”活动,每次为期一个月,连续开展两年,吸引100多人参与。
除了行动派、冬日阳光体育活动外,三年来,校工会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00多项,特别是2023、2024年,实现周周有活动、个个有特色。“活动按传统24节气、纪念日、健康日形成各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均为教职工所喜闻乐见,而且绝不重样。”葛华介绍,工会活动只有接地气、聚人气、添活力,才能凝聚奋进之力。
体育运动健康主题活动是城建的传统强项,校领导参加每年一届的上海市高校“校长杯”健步走比赛,三次勇夺团体赛一等奖;2022年承办市教工九运会扑克牌赛项,2024年承办市教工足球联赛,各项赛事圆满完成,彰显了城建团结协作、积极担当的风采。作为健身达人,葛华将自己对体育的热爱和体育精神的理解,融入文体活动中,他积极合纵连横,策划校工会与奉贤、临港等当地高校工会结盟,成功组织五大高校冰壶体验等活动,反响热烈;与奉贤体育总会信鸽分会、乒乓协会、篮球分会、冰壶分会签订共联共建协议,丰富师生体育资源。最近他又在筹划垂钓活动,希望城建工会积极走出去,成为区域活动的牵头召集者,以此提升城建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整合更多资源来反哺城建教职工。
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在职工中人气最高。春节期间“我与亲人的电影时光”、城建年味秀活动,京剧装饰画、彩灯、中国结、剪纸、端午香囊等制作活动,每每推出,上百个名额便快速被报满。
围绕城建儿童成长主题,工会开展“亲子阅读笔记”、儿童整理技能展示征集活动,促进亲子关系,建设和谐家庭。工会还时刻做个有心人,热心收集各类青少年比赛信息,及时推送给教职工,比如协助教职工子女参与花王国际儿童环境绘画大赛环保主题活动。近期葛华得知浦东美术馆在主办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第一时间向主办方推荐教职工子女作品。
校领导参加每年一届的上海市高校“校长杯”健步走比赛,三次勇夺团体赛一等奖。
第九届上海市教工运动会龙舟比赛上,“城建蓝”齐心协力、奋勇争先。
第九届上海市教工运动会田径比赛参赛选手合影。
斜杠体验满足美好向往
文体活动加强了各学院教职工的情感互动和专业交流,促成了更多新颖有趣的工会活动。在比赛期间,数字建造学院的一位老师聊起了木工制作,引起大家浓厚兴趣,于是,工会组织教师走进该学院的“木工/家具制作项目实训基地”,大家在技能大师夏志豪的指导下,亲手制作木凳、手机支架,体验“一榫一卯”间的别具匠心,成就感满满。
“蹲纸、打钉位、装纸钉、安装封面、裁切、缝装,跨专业DIY的快乐太酷了!”陈老师则对工会组织的古籍风格笔记本制作赞不绝口,在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文博楼书画装裱实训室里,她第一次体验到古籍笔记本的制作乐趣,回家后还教会了儿子,母子从此对中华传统文化埋下热爱的种子。
木工、咖啡、急救、插花、调酒、古籍装帧……每年5月,工会与教务处、各学院一起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周培训活动,形成社会医疗资源、学校专业资源、学生、老师多方参与的实践平台。葛华说,工会提供斜杠式多元体验,培育一专多能的斜杠教师,不仅让大家对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提升了教师的文化素养、充盈了精神世界、丰富了业余生活,满足了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大学高校如何提现工会的凝聚力、服务力?何光认为,工会要在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上彰显新作为,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作用。城建工会设有24个工会小组,各组工会组长与工会专职干部组成团队,竭诚服务教职工发展,形成广泛联系学院机关、覆盖全体教职工的网络体系,构建了顺畅的教职工联系渠道。“城建人有种共识——有难事找工会,工会是我们最后的托底。子女入托转学、家属找工作、心理困扰、单身择偶,各种急难愁盼问题,工会都管。我们力争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地方,如‘水银泻地’般不留死角,把服务做精细、做精准;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工会组织教职工亲手制作木凳、手机支架,体验“一榫一卯”间的别具匠心。
教职工们第一次体验到古籍笔记本的制作乐趣。
2023上海教工咖啡DIY交流赛获人气团队奖第一名。
责任编辑: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链接:https://www.51ldb.com//shsldb/jiaoy/content/01916aa22887c0010000b9ff6f110fd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