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城建职院的光荣之城创业项目,打造数字化沉浸式红色研学体验


[2024-12-09]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3536

城建职院的光荣之城创业项目,打造数字化沉浸式红色研学体验

2024-12-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除了打卡红色场馆,游客还可以通过手机或AR眼镜等设备,获得沉浸式的红色研学体验。通过AR互动体验,深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刚刚闭幕的由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城建职院联合主办的长三角“青创·军创·乡创”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由城建职院三创红色筑梦宣讲团队学生发起的“光荣之城”的项目获得了评委们的关注。这支队伍为市民游客提供数字讲解、红色研学路线定制、红色文化宣讲等服务。

  利用AR技术,为上海百座红色革命建筑赋予新生命力  

上海,这座光荣之城,承载了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众多红色革命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光荣之城”项目联合发起人,城建职院创新创业人才试验班班长陈孜怡介绍说,然而,传统的参观方式往往局限于静态的展示和讲解,难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般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一创新项目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为上海百座革命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力。

据其介绍,该项目邀请了数十位党史专家、上海高校马院院长、上海红色场地优秀讲解员等担任视频讲解员,并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上海的百座革命建筑进行数字化呈现,让游客能够通过手机或AR眼镜等设备,获得沉浸式的红色研学体验。陈孜怡介绍说,在红色场馆现场,观众可以通过AR看到学生们制作的动画视频资源,在原本建筑的基础上,看到仿真的历史人物,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峥嵘岁月。“我们研发的数字讲解服务,利用5G、VR、AR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红色历史呈现方式,让受众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受众亲身感受红色历史的生动与真实。”

陈孜怡告诉记者,该创业项目创造性在微信小程序上,采用AR+AI+ML技术组合,无需下载任何APP。该平台不仅具备先进的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并融合全球商业游戏化思想,实现AR游戏化服务。通过此平台能为受众在红色建筑、经典步道、红色展览以及活动等场景提供数字化的互动场景服务。

“在实践推广方面,我们通过深度挖掘红色纪念地背后的故事,以红色地标及其背后的故事为线索,串点成线推出8条‘光荣之城’红色研学路线,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陈孜怡举例介绍说,其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主题路线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又新印刷所旧址、上海毛泽东故居(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宿舍旧址、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等9个场馆。“游客如果每个场馆都走一遍,时间太过紧凑,肯定会意犹未尽。回去后,他们也可以登录我们的小程序,继续在线上沉浸式打卡。”

据了解,目前该团队以工作室形式进行运营,设有文案策划组、技术组、新媒体运营组、营销组以及专家指导团队,文案策划组以红色场地背后的故事挖掘为切入点,整合,新媒体组负责核心内容产出,营销组则负责将团队成员的输出内容转化为流量输入。该团队的指导老师周培元与乔争月都是上海知名红色建筑专家。

  已诞生红色故事主题绘本、人文行走学习手册等系列应用成果  

根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这一数字表明红色旅游已经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在该项目指导老师、城建职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宋柏红看来,红色旅游市场正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随着国家对红色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红色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和开发,相信红色旅游市场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该项目利用AR技术,将上海的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塑造研学旅游新品牌,打造既有历史底蕴又充满科技感的研学地,为上海的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AR技术也被应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如通过AR技术和触墙技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的思政课程和旅游讲解课程中,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党史学习体验。”

据宋柏红介绍,目前该项目已经诞生了一系列应用成果,比如初心之城“上海历史建筑中的红色故事”主题绘本、“红色修身、文明实践”人文行走学习手册绘制、上海人文行走办公室合作绘制红色路线建筑地图、首批红色遗址树碑名录和红色旧址挂牌名录、“沪上名建”主题系列视频和“红色十二里”系列视频、《为什么是上海》系列视频、《红色石库门手记》视频、《榜样系列》视频、策划完成红色经典步道(黄浦段、静安段)等等。

她认为,该项目通过AR+VR科技赋能,可以帮助整理和保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红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这有助于后人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地把握游客需求,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旅游体验。同时,通过分析游客的行为和偏好,可以更好地推广和宣传红色文化,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项目还能带动就业,团队设计多条红色建筑旅游路线,多增路线讲解员岗位,提供短视频运营、公众号运营、文创设计制作、以及采编、拍摄、编辑、出版、项目运营、后台维护等岗位200多个。”不仅如此,该项目还能带动产业发展,提升红色文化参观体验。例如,通过智能导览系统,游客可以方便地获取景区信息、了解历史背景,使红色旅游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能更加考虑到大家不同的需求,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方式来为大家普及红色文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4/12/07/1733558006129557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