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陈龙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陈龙是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2024届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毕业生。在其他毕业生还在寻寻觅觅找工作的时候,他实现了“无缝就业”,进入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
之所以对考古感兴趣,陈龙告诉记者,他是CCTV10一档《探索发现》节目的粉丝。“受到这个节目的启发。我一度觉得考古好神秘,一心想要进入这个行业。”
就业之于陈龙来说,与其说是找份工作,不如说是圆梦。他从小对历史和地理很感兴趣,阅读过大量关于历史的书籍。“考古的过程就仿佛是书里的场景重现,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很小的时候就一门心思想要从事考古这一行。所以当年选专业的时候,也是毫不犹豫就选了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
如果说,刚入学的陈龙是带着对历史的懵懂好奇,对未知事物一探究竟的选择,那么,在一次次勘察现场的实操演练中,才让他真正找到了大学三年期间为之努力的方向。
“我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到实习现场的情景,既兴奋又胆怯,每次下铲都要询问一遍老师。”陈龙回忆起第一次实践的场景,双脚踏在泥土里的那一刻,陈龙深刻地认识到,文物发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大量的现场经验。与此同时,对未来从事田野文物考古一线工作的想法也在他的脑海中初步萌芽。
他打趣道,“三年时间里除了在学校上课,基本上都在工地和路上度过。”这三年来,他接触了大量的项目,参与了许多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每一次进入田野都让我更加坚定扎根田野一线的决心,文物考古人理应承担起接续中华历史文脉的重任。”对陈龙而言,他乐在其中。
进入大三实习阶段,在许多同学还处于迷茫之际,陈龙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古研究所。在学院的支持与推荐下,陈龙加入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下辖的杭州植物园科普中心考古项目。“真正进入到工作岗位后,我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挑战,也是对我近三年学习实践的成果验收。”在业务能力上,陈龙边学边干,不断积累,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运用无人机、RTK测绘、文物绘图、修复陶瓷器、划分地层线……现在的他正逐步成长为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负责人。
2024年08月06日A03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epublish/qnb/h5/html5/2024-08/06/content_120_25432.htm?cu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