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在线丨“寻中国古籍 品中国元宵味”活动成果展示


[2024-02-27 12:16:00]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直被延续至今的古国。这在于我们会用文字记录历史,将一个又一个故事编订成册,它们经过漫长时间的洗涤,成为了古籍。

元宵佳节,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此,食品与旅游学院特地举行了“寻中国古籍,品中国元宵味”主题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古籍的收集和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集锦

  1. 中国古籍的魅力

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红楼梦》

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朝野佥载》

结缯丝为灯楼三十间,高百十尺,垂以珠玉,微风一动,铿然成声,其灯为龙凤虎豹之状。——《明皇杂录》

微信图片_20240414125235.jpg

2.传统年味的回归

迎紫姑:“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走百病:“风俗传来走百病,夜妆夜服相宜称。”——王邦畿《走百病行》

划旱船:“旱船遥似泛,水儡近如生。”——范大成《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

微信图片_20240414125320.jpg微信图片_20240414125325.png微信图片_20240414125330.png

3.古代与现代的交融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老舍《北京的春节》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老舍《北京的春节》

母亲在过年前,就买些肘子、猪蹄、鸡、鸭之类煮好,用酱油、红糟和许多佐料,腌起来塞在大坛子里,还磨好多糯米水粉,做红白年糕。这些十分好吃的东西我们都一直吃到元宵节!——冰心《漫谈过年》

微信图片_20240414125411.jpg

4.古籍中的诗意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5.古籍中的美食

汤圆:“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朱淑真《米圆子》

“放粉团中作馅,再用麻油灼之。汤滚亦可。”——袁枚《随园食单》

“清风同说饼,嘉夜煮浮圆。”——乾隆《元宵煮浮圆子》

面蚕:“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吕原明《岁时杂记》

微信图片_20240414125512.jpg


部分作品展示

23酒店1班张乐怡

微信图片_20240414125559.png微信图片_20240414125606.png微信图片_20240414125610.png


22食安2班张思涵

微信图片_20240414125642.png微信图片_20240414125646.png


23食检高本1班缪梦佳

微信图片_20240414125717.png微信图片_20240414125721.png


万户千家今夜好,张灯结彩闹元宵!元宵节历经千年,有习俗被磨灭,也有风俗流传至今,但亘古不变的是人们寄予元宵的期盼。元宵佳节,三五风光,月色婵娟,希望各位同学在活动之外的日子里也能多加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